? ?日前,澳大利亞資本投資有限公司副總裁鄭漢鎮(zhèn)先生出席了以“推動包容性增長,共創(chuàng)可持續(xù)發(fā)展” 為主題的首屆中國-澳大利亞工商領導人圓桌會議并發(fā)表主題演講。?
???鄭漢鎮(zhèn)首先介紹了澳大利亞資本投資有限公司是一家全球化布局的綜合性投資集團,在澳洲我們是重點布局了傳媒、建材、能源、重型機械和金融等產業(yè),控股了4家上市公司和多家頭部的企業(yè),在中國我們持續(xù)開展投資26年,與政府企業(yè)和金融機構均建立了長期友好互信的關系。在此過程中我們確實見證了中國持續(xù)的擴大開放和經濟的騰飛,也成為經濟全球化和中澳深化合作的參與者、受益者,積累了跨境投資和國際合作的一些寶貴經驗。
? ?關于中澳經貿合作鄭漢鎮(zhèn)說,今天我主要想分享三點思考,希望能夠推動今天這個主題“包容性增長和共創(chuàng)和持續(xù)發(fā)展”有所裨益。
???第一,我們認為互利互信的關系是推動共贏發(fā)展的最重要的基礎,今天我們相聚在北京,共同展望2032年布里斯班第35屆夏季奧運會帶來的新機遇,其實這讓我的感觸非常深?;赝?000年的時候,在悉尼舉辦奧運會期間,是澳大利亞資本投資有限公司與北京正式結緣,當時我們集團旗下控股的澳洲商業(yè)電視臺,目前是最大的商業(yè)電視臺,是負責悉尼奧運會的一些大型賽事全球轉播。基于特定的領域,我們獲得了機會,跟當時到訪悉尼的時任北京市長劉琦和中國奧組委的官員進行親切的交流,后來在2001年的時候,在北京申辦奧運會的進程中,我們有幸成為起草傳媒運營模塊的標書參與者。
???通過一些成功經驗的分享,我們?yōu)楸本┥陫W的成功貢獻了一點綿薄之力。因為這次的緣分以及合作我與中國政府和企業(yè)正式建立起互利互信的關系,也成為中國首家大比例參與投資戶外公眾傳媒領域的外資,以此開啟了我們在中國開展多元化投資的新篇章。
???北京奧運會的契機確實催生了很多國際合作的成功案例,我相信布里斯班奧運會也將會帶來全新的機遇,中澳雙方在基礎設施建設、綠色環(huán)保,包括智能化、數字化運營等方面都具有非常良好的合作基礎,所以我認為應該以此為新的契機,盡早建立起互利互信的關系,進而推動共贏發(fā)展,來打造國際合作的新模式和新的標桿。
???我們在澳洲目前是沒有建筑類和建筑設計的布局,但是我們全資控股了澳洲最大的建材公司,在5月份剛剛完成私有化,以及我們控股澳洲最大的裝備租賃公司,我們也是澳洲卡特彼勒獨家經銷商之一,應該是全境,我們是獨家經銷。
???剛才不管是中國路橋的李總也好,季教授也好,提到一些先進的理念,包括剛才李總提到的布里斯班要求低碳,基本上全部要用新能源,這些先進理念的實現(xiàn),我覺得可以通過我們的產業(yè)布局進行協(xié)同合作,相互賦能,助力這些先進理念更好的實現(xiàn)。
???第二,我們認為聚焦未來產業(yè),可以為共創(chuàng)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新的方向和動力,比如說能源轉型和綠色經濟的發(fā)展,這與全人類的共同課題,也就是應對氣候變化緊密相關。去年底在澳大利亞總理訪華的過程中,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時指出,中澳兩國應在應對氣候變化和綠色經濟等領域拓展合作,為此我們已經積極探索與中國的大型能源企業(yè)合作的新模式。
???我們主要聚焦能源轉型和綠色經濟,積極推動國有資本、社會資本和外資形成合力,一方面是幫助中國加強資源和能源上游供應的安全及穩(wěn)定,另一方面也結合我們作為跨國公司的優(yōu)勢,來打破國際貿易和投資的壁壘,因為涉及到能源,有些領域還是相對比較敏感的,借助我們的優(yōu)勢來幫助打破這些壁壘,幫助中國的一些優(yōu)勢產能出海,也包括一些EPC項目的承接。
???目前我們已經與澳大利亞各界的專業(yè)力量一起,成功的幫助了中國的一家大型能源公司在澳大利亞開展新能源投資,主要是風能和光能、太陽能這塊的領域投資。我們共同打造了一種創(chuàng)新的合作模式,有利于發(fā)揮各參與方的優(yōu)勢,共同推動國際能源轉型與合作,為共創(chuàng)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新的動力。
???第三,文化交融是深化經貿合作關系的一個重要催化劑,有時候我們在想全球經濟體系之所以比較脆弱,其底層的原因可能在于缺乏一個堅實的內核,今天其他的嘉賓也提到了文化的力量,因為缺乏這個內核,市場主體往往就沒有處變不驚的信念,也就無法支撐他的一些決策真正的穿越周期。這種堅實的內核也好、信念也好,往往需要基于文化上的認同和包容,尤其是對文化底層邏輯的認可。只有對市場所處的文化環(huán)境有深刻的理解和確信,他在做投資布局的時候才沒有后顧之憂,我們當然也是如此。
我分享一個故事,前不久我們邀請了幾位跨國公司的高層領導到中國來,專門請他們來體驗和感受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這幾位老先生多年以來一直頻繁的與中國打交道,對中國有足夠的了解,是別人眼中的中國通。但是直到此次的中國行,通過我們帶他們親身的體驗,在浙江紹興,在古越藏書樓和王陽明遺址中,在諸子百家過往留下的思辨論述當中,在那些歷史長河留下來的歷史典故也好,生動的人物故事的傳播也好,他們才真切的感悟到不同和異地統(tǒng)一這種兼容并包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底層邏輯。
因為這些與澳洲的傳統(tǒng)文化大不相同,這些幫助他們可以更進一步深刻理解中國的智慧、中國的方案,以及中國的政策,在這次觸動之后,他們也是更加堅定了接下來以更加實際的行動繼續(xù)推動投資中國,以及幫助中國跟世界建立國際合作的信念。
???不管是廣泛的推廣還是我們這種精準點對點的互動,我覺得都是可以很好的建立文化交融跟文化底層邏輯認可的一種方式,都是對兩國的經貿往來有極大的裨益。
???以上三點我分享的實踐經驗,過去已經告訴我們,通過增強這種互信包容,可以促進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可以實現(xiàn)互利共贏,同時加速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我們也是相信通過增進文化的理解,共同聚焦于全人類的福祉,以及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愿景,是可以建立起長期穩(wěn)定的互利互信的關系,也一定可以推動全球經貿合作走向更高層次的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