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筆記:沉沒成本,如何影響決策

1.損失產生的痛感大于獲取的快感,獲得100美元進而更想獲得下一個100美元和損失100美元不想損失下一個100美元,動力是不一樣的

2.人們總是以現狀作為參考系,并展開預期,批判現狀來獲得決策依據

當投入未完全變現時,以過去的原點和投入后的現狀進行比較,投入就變成了損失

這種損失會影響下一次的決策,

追加投資,就會顯得損失還可以收回,而不再進行投入,這種損失就是實實在在的

所以人們更傾向于追加投資

那么,追加投資產生的結果可以抽象為收獲再次的損失

如果追加的投資產生收獲,那將是爆發式的,就如同打井,剛開始的打了800米,再投入100米的成本,發現正好800多米的時候,出水了

這樣是會給人很多收獲感的,能很清楚的知道,這些事情做對了,當然,這種短時間產生收益的刺激,是反直覺的

這樣看來,前面的投入不是損失,反而是這次收益的決定力量

再次的損失,不是收益的大幅下跌,總是讓人有種起死回生的錯覺,人總是會迷失于錯覺的迷霧之中,陷入長時間的懷疑,

可怕的是,在懷疑的同時,有著強的追加投入動機,這就是人類的一大本能:損失厭惡

因為不想面對實打實的損失,反而投入更多的沉默成本

克服本能,接受損失,對于每個人來講,都是不容易的,心理應對、組織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才是承認失敗的利器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