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一本書,只為遇見一行文字。
《快速閱讀術》里的這句話竟給人一種怦然心動的感覺, 特別想拍案叫絕。
一本書,如果有一行文字能讓你印象深刻,進而有所感悟,已經足矣。
《快速閱讀術》的作者印南敦史,以前讀一頁書需要5分鐘,現在一年能讀700本。所以說,快速閱讀還是有跡可循的。
在書中,作者先做一個結論性的說明:閱讀速度緩慢的原因,歸根結底,并非能力的問題,而是對讀書的認識欠妥。
如果你認為讀一本書就要仔仔細細逐字逐句讀清楚,那就大錯特錯了。
無論是仔細讀完一本書,還是快速讀完一本書,過幾天能在你腦海中留下印象的,也就只有一小部分。
不要妄想全部吸收一本書,我們也沒有必要全部吸收一本書,每本書的精髓就那么多。
重要的是,閱讀之后,能在腦海中留下知識或收獲片斷。僅僅是片斷即可。哪怕只對一處內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次閱讀也是成功的。
由此,作者提出,讀書的真正意義,并不在于“復制100%”的原文,而是在于“邂逅1%”的收獲。
對于如何提高閱讀速度,市面上有不少書講到這一問題。在我看來,首先你要喜歡閱讀,享受閱讀,這是基礎條件。
其實提高閱讀速度特別簡單,找一個適合自己的方法,刻意練習一段時間,閱讀速度肯定是能提升的。
克里斯蒂安·葛朗寧的《快速閱讀》一書就提出了線性閱讀、掃讀、略讀、視讀(把文字轉化為可理解的圖片的過程,也叫“眼腦直映式”閱讀方法)。此外,還講述了借助手指強行拉快眼球的移動速度、找關鍵詞、帶著問題去讀等提高閱讀效率的技巧。
小學時,家里的書幾乎被我翻遍了,那時候并沒有條件經常買書。鄰居有位姐姐正在讀初中,她們學校有圖書館,同學之間也能互相借閱,所以每個星期五她放假回家都給我帶書看。
她有時候帶回來兩三本,有時候帶回來五六本。我那個時候特別饞,想在她星期天下午回校前將所有的書都看完。在這種心態下,閱讀速度飚升。后來,看一般的書速度都很快。
有時候,不講究什么方法和技巧,單單只因為時間緊迫,閱讀速度也能提升。就像在大學期末考之前,記憶力特別高效一樣。
當然,快速閱讀只是一種方式,并不是結果。
閱讀本身這件事總得為我們帶來點什么,無論是精神上的享受,還是行動上的改變。
日本作家奧野宣之在所著的《如何高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的前言中就提出了四個問題:
這本書講了什么內容?
你最喜歡書的哪一部分?
這本書對你有什么影響?
它的優點又在哪里?
讀完一本書,不妨有意識地詢問自己這四個問題。
閱讀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在提升速度的同時,也需要升級讀書方法。
成甲在《好好學習》一書中提出記住新知識最好的方法是和已有的知識進行聯系。
他在書中寫到:我們可以將新舊知識構建成知識網絡。通過在新舊知識之間建立聯系網,我們便能夠從不同角度和領域對同一知識進行分析,從而加深我們的理解和認識。
閱讀是一件與呼吸同樣重要的事情,享受閱讀從而把閱讀變成像呼吸一樣平常。
讀一本書,遇見一行文字,從而遇見全新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