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真的是“易燃易爆炸”,以兩件事最為典型。
有天突然收到了工行發過來的短信,說幾天之內激活新的信用卡消費就可以拿到積分禮品。于是想起之前辦駕照的時候填表辦了牡丹卡。聽上去卡應該已經寄到了,遂打電話給工行客服。結果客服表示,需要去銀行網點自行領取。而這個地點,是我父母家旁邊,離我現在住處大概一個半小時車程的地方。填表時并無領卡地點這項,肯定是辦卡的人自行按照我填的“家庭住址”選的網點。我自然不想專程跑去一趟領卡。于是問客服是否有別的辦法。
“可以寄到我現在住的地方嗎?”
“不行。”
“可以在別的網點領取嗎?”
“不行。”
“可以授權別人領取嗎?”
“不行。需要本人簽字。”
“可以辦掛失嗎?”
“不行。需要開卡以后才能辦掛失。”
“可以重新申請一張嗎?”
“不行。牡丹卡跟駕照綁定,只能申請一張。我給您一個網點電話您問他們吧。”
和第一個客服通話結束。百度之。百度說必須要有牡丹卡,否則交警叔叔會找你麻煩。
撥打一百次網點電話。未接通。
不甘心。打了第二通電話給客服。表示并不是自己申請的卡,要銷卡。客服表示不行,可以轉接到另外的部門解決。答曰好。第二通結束。
問朋友。朋友表示并不需要牡丹卡,可以自己去銀行交罰款。于是放心了些,想說那就不領了吧。打了第三通電話。問如果不領的話,卡多久會過期。客服說,您要是不想要了現在我就能幫您銷卡。
第一件事完結。
第二件是在某網站上買了兩大盒隱形眼鏡。買的時候網站上書,買一大盒送一瓶眼藥水,買兩大盒送兩小盒。這樣下來,買兩大盒,每片單價差不多是平時的八折。雖然一般一次不買那么多,但是也果斷下單了。
今天收到了,兩大盒加一瓶眼藥水。
像我這樣能發微信就不打電話的人,果斷先找了網頁客服。交談二十回合,對方終于明白是贈品發錯了。于是客服說,贈品是隨機發的。
我呸,兩盒的贈品和一盒的贈品還能隨機發不成。
我分不出客服是在攪渾水還是自己腦子不清楚,不過我立馬意識到自己的文字無法有力到痛斥這個客服,于是撥通了網站上說的“緊急客服電話”。
聲音交流的電話對對方顯然壓力更大。在這股壓力下,客服馬上承認了是自己網站運營的問題,雖然活動下架了,但是網頁上的選項沒有及時下架。
我突然有點為這個客服惋惜。因為實際上,我的訂單里清楚地寫著兩大盒隱形和贈品眼藥水,根本沒有兩小盒隱形的蹤跡。他們如果抵死不承認,我也記不太清是不是我自己當時手抖了。
客服說幫我問問是否可以補發贈品。我不抱太高期待。
是否這個世界的憤怒全都是建立在別人的失誤之上呢?我不知道。但我覺得,大概是這些憤怒讓我們越來越老的吧。有了這些憤怒,我們在做下一個決定的時候會更加謹小慎微。更可怕的是,我們在做每一次類似決定的時候,都會想起之前的憤怒,于是內心的憤怒斐波那契似的增長,所以臉上的皺紋才會越來越深。
從明天開始,做個少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