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上映的《流浪地球》
票房已超《紅海行動》穩坐亞軍
最近小編的周圍也全在討論流浪地球
樂滋滋的惡搞“北京第三區交通委”
有位寶媽卻焦慮了:“看流浪地球就想到了世界末日,如果成為現實,我的孩子該怎么辦?……”
一語道出眾人沉默
是啊,因為僅僅是電影,所以沒有認真思考過這個問題
固然世界末日來臨
我們或過好最后一天,或和親人道別,或瘋狂的做一些以前不敢做的事,安靜的等末日到來
可我們的孩子還小,他們還沒有經歷人生的精彩
想到這里,好不甘心……
小編安慰大家,這顯然不是會立刻發生的事兒
雖然不知道我們的第幾代子孫會遭遇末日
但,傳承是會永遠繼續下去的
如同,流浪地球中“火種”計劃
落葉總會歸根……
不過,這位寶媽的焦慮倒是提醒了我們
與孩子相處的時間說長也短
對于未來,永遠不變的就是變化
我想電影的編劇也是想借此表達:從一開始就珍惜彼此在一起的時光,總好過等以后后悔了,再去想著怎么去彌補
育華籃球提醒您:
道路千萬條,榜樣第一條
現在不身教,未來兩行淚
如果世界末日到來,請不要做這4種媽媽
1、炸彈媽媽
表現:像一顆定時炸彈一樣,寶寶吵鬧或者不聽話時,就會引爆
越來越多的80后寶媽抱怨,工作中可以輕松管理十幾個下屬,怎么就管不好一個孩子?
不但焦頭爛額,還經常因為孩子吵鬧或不聽話而“著急上火、暴跳如雷”
搞得和婆婆經常因為教育孩子的問題鬧不愉快,甚至老公還會調侃自己是“后媽”
就因為許多上班族媽媽每天單位、幼兒園、家三點奔波,像趕場更像打仗
下班甚至比上班更忙,煩躁、敏感、易怒必然是輪番上演
解決辦法:
暴脾氣可跟世界末日沒有關系
收斂一下,拒絕后媽和炸彈標簽
拋開教育方式不說,學會調整自我情緒更主要
我知道你很想說“這是在很難忍住”,但還請正視煩躁情緒
不妨把煩惱列于書面,然后逐個解決
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與家人交流,取得支持
再不行,周末全家戶外出行下,放松心情對控制情緒也是有好處的
2、對比媽媽
表現:總喜歡把自家孩子跟別人家孩子做比較
電梯里,公車上,我們經常聽見媽媽們在相互比較
比較什么呢?
誰的孩子更聰明、功課更好、長得比誰高
這種現象不光出現在適齡孩子,哪怕孩子已經結婚了,還是會被拿來對比一翻
誰老公有錢,誰媳婦聽話等等……
甚至不分時間不分場合,不分年齡不分性別
恕小編直言,這可不是正確的教育方式
倘若整天拿著成績和功課來跟其他孩子做比較,孩子會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做事膽怯無自信
眼光變得短淺,人生目標漸漸只剩下爭取家長認同
最終,抹殺了他們的個性與特征
解決辦法:
不管世界末日有沒有到來
把比較孩子的時間拿來挖掘孩子的特點
留意孩子做的運動,畫的畫,唱的歌
說不定正是成才之路的開始
別的孩子做到,你的孩子也做到了,如同“模具出廠”一樣千篇一律,很容易磨滅孩子在未來路途中的自信
倘若有一件事,別的孩子沒做到,你的孩子卻做到了,這何嘗不是一個新突破呢?
3、周末媽媽
表現:孩子們只有在周末才能見到媽媽
一位外婆吐槽:我們院里好幾個退休干部到老了,卻都成了孩子王,專門照管孫子外孫,如今連我閨女也成了“周末媽媽”,平時把孩子“寄存”在我這里,工作忙的只有雙休日才有時間帶孩子
如今女婿又在外地發展,雖然我不贊成女兒做“周末媽媽”,但實在是迫不得已,為了顧全大局,我只好替他們帶著外孫
幸好女兒對孩子的教育和健康都非常關心,也特別注意交流感情。每天晚上,無論多忙,女兒都會打電話跟小外孫聊聊天
女兒還自己錄制了十幾盤故事磁帶,讓外孫每天晚上睡覺前聽聽磁帶,“枕著”她的聲音入眠
很多現代女性不愿把自己的一生局限于搖籃和灶臺
或者因為工作緊張,不得不成為“周末媽媽”
她們把孩子交給奶奶或外婆照顧后再戰職場,只有在雙休日才能和孩子團聚
解決辦法:
不管世界末日有沒有到來,也要抽點時間陪陪孩子
央視名主播楊瀾對于自己當“周末媽媽”有不同的看法
“平時忙于工作,對孩子比較寬松,但如果他們做事不專心,就會批評一下,不過也不會很嚴厲。但我絕不會忘記孩子的生日和節日,只要有空就會帶他們去動物園玩”
其實,隔代親永遠替代不了母子情
媽媽能做到的是要先放松心情,積極地面對一切地變化
體會孩子粘媽媽的心情,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
只要能擠出時間跟孩子談話,請一分鐘也別放過
4、口水媽媽
表現:媽媽過分啰嗦,孩子一邊點頭一邊心早已飛走
“快點上床睡覺!”
“做作業認真點!”
“看完的書放回原處,不許亂扔!”
“不許亂扔臟衣服!”
“不許拖拖拉拉!”
“不許……”
包括小編在內,從小打到,誰沒聽過家人嘮叨
回想下,是不是每次聽到媽媽啰嗦,為了省時間說話,通常都是報喜不報憂?
時間久了,家里對于自己的信息變得不通暢,自己的內心甚至會有些許逆反
心理學上,這叫“被動攻擊”
其實“啰嗦”可以說是一般母親的共性
但值得注意的是,啰嗦過了頭,孩子一邊點頭一邊關起耳朵,其實心早已飛到太平洋上去了
解決辦法:
請隨時控制一下啰嗦的話語
哪怕再看不慣孩子的做法,再擔憂孩子的成長
然后請嘗試做三個心理調整:
一、 放開手,讓孩子做喜歡的事情
二、 適當的提醒言語要簡練,切勿把同內容重復多遍
三、 嘗試著適當撒手不管,讓孩子嘗到了苦頭,孩子有可能會想起當初媽媽的啰嗦是正確的
總之,媽媽對孩子的提醒與關愛要適當
為了防止孩子養成逆反心理,還是拉一下嘴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