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在《朝花夕拾》的小引中說過這樣的話,“一個人做到只剩下回憶的時候,生涯大概總要算是無聊了罷”。我一直佩服并奉行著先生的這意見,不愿用筆去觸及心底那份與這座城市相關的無趣的記憶,一方面固然因為還不甘心就此陷入無聊的境地;而那逝去的狀況也委實平凡得無從憶起。
可是,在這個寂寥而干冷的午后,我終究還是沒忍住自己的嘮叨。喋喋不休中,我仿佛看到自身的淺薄。就是,每當我擠干墨水的時候,茫然里,徒留一個空空的皮囊,黯然神傷。其實,世間原本就沒有什么高山仰止的東西,在天地人面前,都是那一汪淺淺的水,一籠綿綿的山。
? ? ? ? ? ? ? ? ? ?江漢路
江漢路,實在是太老了,老得儼然成了武漢的一張名片。
據(jù)城里的老輩人講,這江漢路原名叫歆生路,近代史上曾是華人與洋人租界的分界線,有道是“車馬如梭人似織,夜歌吹來人未休”,想必那時就已極盡繁華了吧?
第一次逛江漢路,是大學時學校組織的春游,那會兒時興參觀武漢的一些歷史遺跡什么的,江漢路兩側(cè)存留著的13幢近代優(yōu)秀歷史建筑和許多具有風貌特色的建筑自然是不該錯過的。那時節(jié),號稱是國內(nèi)最長的步行街還沒建起,置身其中,車流、人流,商家的叫賣聲,間或雜夾著不遠處飄來的輪船的汽笛聲,整個兒一個鬧字了得。
當然,也有鬧中取靜的去處,江漢路西端入口處的新華書店,就是個值得駐足停留的地方,夾雜在繁華商埔中間,兩層樓,在喧鬧的集市中偏安一隅,是極易步履匆匆地錯過的。不過,這商業(yè)氣息濃郁的寸土寸金的地方,有了這一爿書店的點綴,倒讓這繁華的商業(yè)街頓時添了些靈氣。
臨近畢業(yè)那陣子,因為早早地定了去向,少卻了同學無頭蒼蠅般的慌亂,于是,便一整天一整天的在江漢路上度過,那些沉默高大的殖民建筑,喧鬧繁雜的人語,透明晶亮的玻璃窗。在削價的服裝店看手忙腳亂試裝的女孩子,去四季美吃上一籠不過如此的湯包,還有那名聲在外的蔡林記的熱干面,在新華書店找上一本自己心儀的小說,席在而坐,一下午,就很從容地過去了。
當然,江漢路上,還有一位老人,清矍而白發(fā)蒼蒼的老人。老人操一口純正的英語,卻喜歡躺在躺椅上給我講羅素,談京昆,老人甚至要求我具備更好的英語聽說能力,自愿無償?shù)慕涛摇6遥K究是定力不夠,辜負了老人的好意。
向晚時分,我會陪他在武漢關散步,聽他講舊時節(jié)在英國教會學校求學的故事,戰(zhàn)火、饑寒、變故、死亡、背棄,平淡得如同草生草長,四季輪回。那一刻,我仿佛看見了他青年時的容貌,那聰明狡潔而不乏風趣的眼神,看見了他穿著白襯衫徜徉在異國他鄉(xiāng)的身影,看見了他瀟灑的笑容。看見了那塵封已久的,老人的年輕時光……
而今,我徜徉在繁華依舊的江漢路上。遠處,一片喧鬧,走近看,原來是一群俊男靚女面帶笑容,將自己一個又一個真誠的擁抱送給了陌生的路人。他們是江城“抱抱團”的成員。步行街上人來人往,正午的陽光打在身上,一絲絲暖意。噴泉廣場上三三兩兩地坐著一些老人,不大言語,眉梢眼角都漾溢著極慵懶的神情。不由得倦了,索性也坐一會兒,眼前恍恍惚惚,熏黑的墻壁,熏黃的燈泡,搖搖晃晃的,匯一個熏熏的夢,這老街,這老店都不見了,唯一感覺到的只是那充滿熟悉的眷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