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第一本思維導圖入門書
這是我初學思維導圖的時候,買的一本書,大概和飛筆老師的《我的第一本思維導圖操作書》是一起買的。無論是從導圖質量、編寫邏輯還是操作性上,當時將兩本書比較起來,高下立現。于是草草翻閱后,便束之高閣。
今天在拿起來看,發現里面其實有一些可以借鑒的地方,只是當時初學看不到其中的妙處。
書中提到了思維導圖的四種基本思考原則,分別為水平思考、垂直思考、分類思考和曼陀羅思考。前三種思考方式是思維導圖中最為常見的,在繪圖過程中,我們通過這三種思考方式的呈現與引導,可以實現組織整理與思維創意。趙國慶教授在《別說你懂思維導圖》一書中顯然僅僅看到了導圖的呈現功能,而忽略了呈現與創意相輔相成的并向演進。
曼陀羅思考與我之前筆記中強調的構建模型相關,所謂曼陀羅,就是九宮。在奇門遁甲中,我們的祖先早已廣泛運用九宮模型來模擬天人地三個維度所構成的時空斷面,來達到預測未來、趨吉避兇的目的。玄空風水中也運用九宮飛星來進行堪輿與擇日。可見,這并不是一個新鮮的事物,而是一個早已存在的經典模型,是古人認識世界的思維模式。既然是經典,就有它應用的廣泛性,運用在思維導圖中,加以合理發揮,這種3*3矩陣會比2*2矩陣發揮更為強大的功能。
本書在談到思維導圖的實務運用時,還有一個比較新穎的分類方法:創造型(從無到有)、整理型(從有到有)、提示型(從有到無)、溝通型(從無到無)。我們一般都是將用途從輸入和輸出兩個方面來進行,而作者的思維是運用2*2矩陣,同樣達到了“相互獨立,完全窮盡”的分類。而且從類型的角度進行,也便于我們運用時快速定位,尋找適合的導圖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