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3月31日,登錄XX大學的考生系統,查看到自己的擬錄取通知那一刻,心中卻沒有什么很大的波瀾,雖然為此,準備了一年多,也放棄了很多其他的選擇,幸好,結局不壞。
? ? 前段時間找了個兼職,希望我能寫下考研經驗,本來之前就一直想寫來著,但忙其他事便一直拖著,今天就借這個巧,寫一寫吧。我初試成績379,在今年的分數爆炸的局勢下,只能算一般分數,數學一116,政治71,英語一72,專業課120。我的一個研友考川大423,這一比較,自己簡直就是小兒科。
? ? 本著回報過幫助過我的人,我就說說自己的感想和經歷,也算是對后來人一個借鑒吧。我就分兩個部分來介紹,一部分是復習安排這塊,另外一部分是心態這塊,至于學習方法我會在其中夾雜的說一下,因為我覺得這個學習方法的主觀因素太多了,我就把那些大家容易接受的說說。
? ? 首先說下復習安排,早的話沒邊,但太早也不好,積極性容易受影響。我覺得3月份比較合適,6,7月份開始我覺得時間就有點緊張了,當然有人兩三個月輕松考上研究生的我聽說過,但沒見過。如果不考慮報考院校水準,我相信這也是可能的。但報考院校最好早點定下來,這樣復習的時候也會安心很多。
? ? 在備考過程中,我比較重視復習的計劃,做了計劃,我才能對整個考研進度有個把控。一開始就把3月份到考試前一晚上的時間段都做了規劃,但當時是比較粗糙的計劃,可以簡單,但一定要有,夾在常用的本子里,前期復習基本上一到兩個月會根據自己的復習情況和進度更新一次計劃表,讓計劃更加的清晰。到了中期我大概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一個月更新一次,到了后期兩個星期更新一次,更新不是說改變,更多的是在計劃中添加更多的細節和修改之前計劃中不合適的地方,但內容也不要太多,我的計劃表最多的時候占到一張A4紙的大半頁。我說下我自己對計劃表的設計,你們看了可以自己類比試試。前期的時候,我首先把自己大概需要的輔導書列了出來,然后以30天或45天為計時周期,列出自己需要看完的書的時間,以及完成的任務。比如:
3.1~4.15看完高數上下,數學視頻;新東方單詞書25個單元,英語真題閱讀一天一篇(85年開始)
4.16~6.1看完工數和概率;新東方單詞書過一遍,閱讀一天一篇
……
? ? 前期的計劃表很容易制作的,主要是給自己整體時間規劃上有個把握。隨著復習的深入,根據自己的復習計劃可以進一步細分,如:
4.1~4.15看完高數下,完成部分習題冊,看完高數基礎班視頻;英語單詞完成10個單元,英語閱讀真題到1993年
4.16~5.1看完工數,視頻;英語單詞完成10個單元,英語真題97年;
5.1~5.15完成工數習題冊;……
……
6.2~7.15復習全書看到xx頁,數學視頻;英譯單詞再過一遍,閱讀一天兩篇;看完數電課本+習題冊;
7.16~9.1復習全書結束,視頻;英語完成08年前真題,單詞過一遍;政治1000題,看視頻;看完模電書+習題冊;
……
11.1~11.15做完數學模擬題X套,看完錯題集;英語閱讀第三遍,單詞每天半小時,準備作文;政治一天背30-60分鐘,做習題,看視頻;專業課真題過一遍
……
? ? 以上只是舉個例子,并不是我之前的計劃表(原件早就不知道扔哪了),大概是這種類型的。做完大體的計劃后,剩下的就要靠自己來完成了。
? ? 有了大體的計劃只是第一步,這樣對于自己每天需要完成的任務就大致心里有數,不至于到后期發現自己還有很多沒完成,最好準備個小本,把每天完成的內容寫一下,起到一個督促的作用,順便也能了解自己的復習能力是個什么樣,便于更好地安排往后的復習計劃。
? ? 至于各個科目的復習,我簡單說下,大家就當參考,有道理就好好考慮,感覺不適合自己就隨便看看。我考的是數一,英語一,政治和專業課。有句話說的好,英語決定你能不能上研究生,數學決定你能不能上個好的院校。這兩個科目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復習時間最長的,從3月份開始就復習這兩門,專業課和政治可以推后。
? ? 數學,重中之重,滿分150,拉開差距非常容易,一個填空就4分,一個大題十幾分,數學考得好,別人的英語政治加起來也沒你一門高,數學是拉開分數的關鍵。如果復習時間充裕,最好能把課本看一遍,做下部分習題,如果時間不夠,那至少看看數學的基礎班和強化班視頻,然后再去做數學的復習全書(張宇的也行),最好能在9月份之前完成全書的第一遍,然后再進行第二遍,全書只做一遍覺得肯定不夠,很多的解題思路都還沒有熟悉,就已經忘了,在第二遍時,就開始積累錯題,你可能會覺得麻煩,但到了后期絕對是你的第一手復習資料。結合自身經歷和身邊一起備考的小伙伴的遭遇,第一次做錯的題,第二次大多還會做錯,而且和第一次錯的點一樣,當時恍然大悟,過幾天又栽在同一個地方,到考場了,也還是這些題我們丟分最多,而錯題本的價值就在這里,不斷的提醒我們易犯的錯誤。完成全書的兩次復習,如果還有時間,最后能進行第三次,當然絕不可能像第一次,第二次那么仔細,就把重要的點,易錯的點認真再看一遍,當時,我全書第一遍2個多月,第二遍1個多月,第三遍一個多星期。到了9,10月份就該做數學真題了,數學真題非常重要,一定要好好做,認真做,反復做。這些題有很大的參考價值,而且用這些題來整合自己的知識,使其系統化,近10年的數學真題至少做2遍,解題思路光靠幾道題是不容易實現靈活使用的,還得有一定的題量積累。我當時用的是張宇的真題大全解,從87年開始的。11月份的時候就應該做模擬試卷了,李永樂6+2,張宇8套卷,歷年的合工大5套題都可以拿來做,但應該是做不完的(我反正沒做完,可能就是我數學一般的原因),這時一定要掐表做題,練習自己做試卷時合理的時間的分配。到了12月份就回歸基礎,多看看錯題本和重點筆記,一星期至少模擬一次數學試卷。
? ? 英語的復習,前期的單詞很重要,單詞不過關,你看閱讀那費老勁了,到了后期作文,完型,新題型壓力一上來,單詞是肯定沒多少時間看的,也就前期你有充足的時間看單詞。單詞書看一遍也是不夠的,多看幾遍,不一定每個單詞都會寫,能認出來就足夠了。我3月份到5,6月份每天都看3,4個小時的單詞,即使到了12月份我還是堅持每天看半小時,那時看的單詞都是我記在筆記本上容易認錯的單詞。單詞量大了,無論是閱讀,完型,新題型還是作文和翻譯,都是很有幫助的。對于英語的復習資料,除了單詞書,最重要的就是英語歷年真題,你千萬不要擔心真題做早了,浪費。有的同學覺得真題就這么多,做完了不就沒題做了嗎?那是你們想多了,英語真題是需要反復做的,尤其是英語閱讀理解。你留下最后3套真題做模擬就可以了,不夠的話,再買幾份模擬題練練就行。記得以前看過一篇經驗貼,有句話說的非常到位,“如果從模擬題中尋找英語閱讀解題的規律,那真是莫大的悲哀”。英語的歷年真題的閱讀一定要反復做,然后思考選項的設置和解題規律,3遍是至少的,可以從86年英語真題開始做,先做閱讀,遇到不會的單詞就記下來,寫在一個本子上,我一般都用有道詞典查單詞。我剛才說的至少做三遍主要是指近10年的真題閱讀。9月份之前可以重點是閱讀,之后翻譯,新題型,完型也加大力度,到了11月份就要開始作文了,對于英語作文,我的思路就是先背幾篇作文,有了一些詞匯量和寫作套路,然后再寫,用歷年真題的作文題目就行,到了12月份可以看下各個機構的預測熱點,然后寫寫,保持自己寫作的手感。
? ? 政治9月份開始就行,早了浪費時間,就算9月份開始,每天30~60分鐘就可以了,還是把精力主要放在其他三門,到了10月份再開始發力就可以了。至于政治的輔導資料,現在市面上有很多,但就我個人的來說,肖秀榮的1000題我還是十分推崇的,其他的老師如石磊,蔣中挺聽說也不錯,我看的蔣中挺視頻,做了肖老爺子的1000題,8套卷,4套卷,蔣中挺的最后5套卷。說實話,政治的分拉不開,考得差的60上下,考得好70多分,80分就已經很少見了,大部分60到70,這分差數學兩個填空或是一個大題就補回來了,政治后期一定要多背,肖四,啟航20天20題,反正市面上出名的也就這幾個,到了最后階段,你只要記住“背多分”就可以了。
? ? 至于專業課,這個就非常廣泛了,具體專業具體分析,但是一般來說6月份開始復習專業應該是差不多的。對于專業課最好能聯系到考上這個專業的師兄師姐,問問情況,歷年真題的珍貴性不言而喻,對于大多院校來說,部分專業課的題就算不是重題,那也最多換換數據。這個就要看個人刺探情報的能力了。
? ? 至于報考研輔導班,我覺得數學和英語沒有必要報,政治可以報,如果不報那自己也得好好看視頻。我是報了數學和政治,數學上完強化班就沒去過,尤其是10月份,11月份那個時候,去那待上一天,就為了老師講那幾道題,反倒不如自己看看,思考的多。
? ? 學習規劃就說這些吧,個人還得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我的只是個參考,覺得有借鑒意義的就用用。除了學習規劃,備考時還得注意調整自己的狀態,狀態好,復習進度刷刷的,狀態不好,進度比蝸牛好慢,還容易產生焦慮,沮喪情緒,惡性循環。
? ? 首先一定要找個靠譜的研友,研友兩三個就夠了,每個人隔一段時間都會有懈怠的時候,有研友的督促,自己不至于太掉鏈子。然后定期的去鍛煉身體,我基本每周一三五的晚上都會去操場跑跑步,在跑的過程中,就想想自己復習計劃的事,生活的事,或是想想未來的美好生活,邊跑邊想,感覺也是不錯。周末的時候,就找基友打打網球,大三在跳蚤市場花了30元從畢業的學長那買的網球拍,還是挺好用的。當自己復習不在狀態或情緒糟糕的時候,可以寫寫日記或是給家人打打電話,這些都能很有效的排解你的一些憂慮情緒。一些女同學喜歡追劇,男同學喜歡玩游戲,在考研期間還是適可而止,控制一下,等考完研,隨你怎么嗨,但是沒考完之前還是老老實實看書學習吧,這些東西很影響學習的節奏。
? ? 嘮叨的話就說這些吧,相信自己,堅持下來,一年后,你必定會有所收獲,祝大家都能取得一個滿意的結果。
Linton
2017/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