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水叮咚,春林茂盛,春花涌動,春風(fēng)十里。
田間地頭,郊野阡陌,到處都可以聽見花開的聲音。
一句“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將春之美好,春之情致,春之韻味,描述得搖曳生姿、活色生香。
史書記載,吳越王錢镠(liú)的原配夫人戴氏王妃,是鄉(xiāng)里出了名的賢淑之女,嫁給錢鏐之后,跟隨他南征北戰(zhàn),后來成了一國之母。錢鏐與戴氏伉儷情深,感情甚篤。
年年春天,戴氏都要回娘家住上一段時間,看望并侍奉雙親。戴氏回家住得久了,錢镠便要帶信給她:或是思念,或是問候,其中也有催促返家之意。
那一年,戴妃又回了娘家。錢鏐在杭州料理政事,一日走出宮門,卻見鳳凰山腳,西湖堤岸已是桃紅柳綠,萬紫千紅,想到與夫人多日不見,思念如同春草春花一般,瘋狂生長。
回到宮中,錢鏐便提筆寫了一封書信,其中就有這么一句:“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
寥寥數(shù)語,情真意切,姿致無限。見字如面,戴妃當(dāng)即落下兩行珠淚。此事傳開,一時成為感情佳話。九字之語,亦成古今文學(xué)經(jīng)典。
一個馳騁沙場、握慣刀槍的君王,提筆寫下如此情深意切、清淡若水的文字,實在讓人驚嘆。清代學(xué)者王士禎評價說:“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二語艷稱千古。”后來還被編成山歌,名曰《陌上花》,在民間鄉(xiāng)野廣為傳唱。
到北宋熙寧年間,大才子蘇東坡任杭州通判。英雄相惜,對錢鏐敬佩有加,曾書《表忠觀記》碑文,高度評價錢镠之功績。東坡居士喜歡到處走動,鄉(xiāng)野之間聽到《陌上花》后,頗有感觸,靈感迸發(fā),寫下了三首《陌上花》詩:
(一)
陌上花開蝴蝶飛,江山猶似昔人非。
遺民幾度垂垂老,游女長歌緩緩歸。
(二)
陌上山花無數(shù)開,路人爭看翠輦來。
若為留得堂堂在,且更從教緩緩歸。
(三)
生前富貴草頭露,身后風(fēng)流陌上花。
已作遲遲君去魯,猶教緩緩妾還家。
岸柳青青,草長鶯飛。此時,林中春已深,陌上花正濃,不負春光,緩緩歸矣,應(yīng)是最美好的現(xiàn)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