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奮感的培養】
用鼓勵的句式,幫孩子看到,他付出與得到的對應關系!
例如:
孩子:今天的語文聽寫,我全對!
家長:哇,你是怎么做到的?
如果孩子不知道怎么回答,家長:我注意到你昨天把所有的生字操了三遍,今天語文聽寫,你得了全對。
如果孩子知道怎么回答,家長要可以重復一下孩子的話。
補充:游戲之所以讓孩子上癮,是因為孩子在玩游戲的過程中看到的自己付出和收獲。
【家長如何陪伴?】
觀察孩子的行為,思考孩子行為背后的內在需求。
幫助孩子看到他自己的行為,家長可以這么說“你做了什么?你是怎么做的?”這個過程,描述行為,而不做評論。
例如:
6:00-9:00是作業時間,但是6:00-8:30,孩子都在偷偷地玩平板,8:30-9:00,孩子為了趕時間抄作業。
孩子的行為:偷偷地玩平板——孩子的需要:放松、娛樂的需求
孩子的行為:抄作業——孩子的需要:按時完成作業
家長可以這么說:我看到你抄作業是為了按時完成作業,我也看到你抄作業之前,在玩平板,我想你玩平板是為了娛樂放松。如果時光可以倒流,我們可以怎么做,既可以按時完成作業,又能娛樂放松,而不是偷偷地!
如果家長不確定孩子的內在需求是什么,可以進行澄清。
例如:
作業中途休息;原來說好休息10分鐘,結果孩子拖拖拉拉,休息了30分鐘,家長可以通過對比的方式進行詢問:休息10分鐘和休息30分鐘,對你有何不同?
補充:孩子與家長的沖突,往往是彼此需求不同的緣故。
【有限選擇】
句式1.你是5分鐘后開始寫作業,還是10分鐘后開始寫作業?
句式2.你是先寫語文作業,還是先寫數學作業?
哪一種才是有限選擇呢?句式2
有限選擇的兩個選項是平行關系,所以,作業是必須要寫的,你可以選擇先寫哪一項。
【有限選擇——踐行】
今天早上,亮亮要早起參加圍棋比賽,7點鐘,亮爸起床,并催促正在看書的亮亮趕緊起床。亮亮表示厭煩,仍舊趴著看書。
我:亮亮,你是爸爸提醒你起床,還是媽媽提醒你起床?
亮亮:當然是媽媽啦!
我親了亮亮一口,然后告訴他應該起床了,但是亮亮仍舊趴著看書。
那一刻,我放下自己的強迫癥,去洗衣服,我覺得自己已經做了自己可以做的,剩下的部分,是孩子應該做的。亮爸也沒有繼續嘮叨,而是開始洗漱。
7點20分,亮亮穿好衣服走出房間:爸爸,我好了!
【安全感】
安全感,是媽媽可以給予孩子的。
力量感,是爸爸可以給予孩子的。
價值感,是同伴可以給予孩子的。
出生到孩子1.5歲,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每天看著孩子,與孩子要有眼神交流!顯然,這個部分,我也已經完全錯過了。
【疑惑】我是不是可以和亮亮做個約定,我們每天花五分鐘,一起面對面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