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18.大道廢,有仁義;慧智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譯文:大道荒廢了,就有人站出來提倡仁和義;智慧、謀略、心機被推崇,就會有大奸大偽;六親不和睦了,才會看出慈父孝子;國家昏亂之時,才會看出誰忠誰奸!
理解:強調什么,就是因為大家沒有做好什么。最好的情況就是風平浪靜,就像扁鵲,別人都知道他的名醫。但他的大哥、二哥才是治病之為病。還有,說生日快樂,其實不必到生日快樂,可以天天快樂和開心。
原文
19.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欲,絕學無憂。
譯文:(為政者)棄絕智謀算計和巧言令色,對百姓是有百倍之利;棄絕投機取巧和功利之心,那么也就沒有盜賊之行;棄絕虛偽和焦慮,百姓方能復歸于孩童般真實。當然,僅僅以這三個方面作為規定條文還不夠,還要經常有師來耳提面命地囑托為政者:要內懷純樸、表里如一,要減少自己私欲清靜為政。
理解:真心對人,多從別人的角度出發。要少私寡欲,享受當下,享受生活。
原文
20.唯之與阿,相去幾何?善之與惡,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馁?,其未央哉!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臺。我獨泊兮,其未兆;沌(dun:四聲)沌兮,如嬰兒之未孩;儽儽 (lei:二聲)兮,若無所歸。眾人皆有余,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澹(dan:四聲)兮其若海?,飂(liao:二聲)兮若無止。眾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且 鄙。我獨異于人,而貴食母。
譯文:懂得道的學問就不會有那么多的憂煩了。真心同意與阿諛奉承,外表看起來能有多少差別呢?行善行惡又怎么能明確辨別呢?大家都敬畏的不能不去敬畏!這里面的智慧簡直是沒有邊際啊!宮庭里的人啊,都高高興興地去參加盛宴,去登春臺賞景,我卻獨自淡泊沒有一絲不難的征兆,就像嬰兒還不知道笑一樣。風骨剛健的獨自站立而不站到任何一隊。眾人都有可夸耀的富有,可我卻感到自己有那么多的不足。我是多么愚而笨??!世俗中人都明察秋豪、斤斤計較,而我總是悶聲不響、吃虧似無所知,淡定從容就像平靜的大海,力量無盡就像無形的長風。俗人都好像知其所以,而我卻似冥頑鄙陋的鄉下人。我總和這些人不一樣啊,我把奉養大道看作是最珍貴的行為。
理解:有點不和群的感覺,就像有聚會,我相信不是所有人都想去,這其實也不是和同學不親。如果同學找到我,找我幫忙我還是會盡自己所能的。只是不愿去那樣的交流。所謂君子之交淡如水,有點這個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