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桌子上一直放著一座已經不會滴答走的時鐘, 不是它出了故障, 而是我特意取出來里面的電池. 但每年到了生日的那一天, 我都會將座鐘的時針向前挪動 18 分鐘.
這是《因為痛, 所以叫做青春》里的第一段話, 作者是一個韓國人名叫金蘭都, 是首爾大學教授, 博士生導師, 消費者研究系主任, 韓國總統辦公室, 三星集團, 愛茉莉太平洋集團等企業專業顧問. 當然以上他的這些職位和頭銜都不是我所關心的, 我關注的是他寫的這本書, 是書中所講述的觀念, 這些觀念是能夠給自己帶來感悟和成長, 讓自己更優秀.
隨著時間的流逝, 我們慢慢長大, 不知不覺已經長大成人, 我現在已經是23周歲, 很快要步入24歲的行列當中了. 很多時候會感慨時間過得太快, 自己什么都還沒有做, 什么成就也沒有, 經常感慨的同時, 也伴有心煩氣躁, 沮喪, 焦慮. 往往在害怕自己來不及的時候, 同時自己卻什么也沒做.周而復始, 惡性循環.情況只會也越來差.
我相信有很多人跟我有同樣的問題, 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來自各方各面, 生活,工作, 家庭, 環境, 每個人的人生不一樣, 這些原因我們避免不了, 原因不一樣, 但是結果卻是雷同的, 對待問題不同的方式也會影響自己的人生道路, 既然有了問題就要去解決. 金蘭都老師的觀念是:
將人的出生到死亡的時間比作是一天的24個小時, 24小時相當于1440分鐘, 假如人的平均壽命是80歲, 分成80份, 每一份等關18分鐘, 也就是說一年相當于18分鐘, 十年相當于3小時, 以此類推20歲是早上的6點鐘, 30歲是上午的9點鐘.
比如我24歲的, 算一算我現在處于一天之中的早上7點20分, 那么就是說相當于一天早上正要出門上班的時刻, 此刻正是大腦最為清醒的時候, 應該努力學習積累, 自己以為走了很長一段人生了, 可其實現在才剛剛開始你的人生而已, 所以, 不要抱著"我已經來不及了"這種態度自暴自棄, 這是懦弱的表現.
如果現在還畏畏縮縮, 不去積累, 只懂享受, 還靜不下心學習, 只會離自己想要的生活越來越遠, 過程是艱辛的, 但是當你達到了目標, 回過頭來看的時候, 心里是很爽的. 持續不斷的積累, 加油.
人生從不會嫌棄太年輕或者太老, 一切都剛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