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對于《雪國》我其實早有耳聞,川端執筆,字字凈美如圖畫,詩般婉轉悠長。也許是我早前看《山音》留下了陰影,沒看明白,總覺得川端的文字美則美矣,卻總帶著拒人千里的疏離感,不多有親切。更別提什么心靈相通惺惺相惜了。既然如此,那還能有多少收獲?但此番雪國信步,竟生發了別樣的情愫,見證了一段"人生若只如初見”的美與心動……
? 《雪國》,顧名思義,雪之國度,銀裝素裹的貞靜,潔白無瑕的純凈,可也有料峭輕寒的砭骨。兩個如白雪般美妙的女子,又或許她們只是同一人,冰雪將她們同時哺育。駒子和葉子是多么相像啊!共同歷經一份愛的曲折后生活在同一個屋檐下,是一對親密無間的鄰居,本應是如此平靜美好,無奈天意弄人。她們同時被縛束在同一個男人過后,又被另一個男人同時愛上,這一場友情便化作月光拂照下的一把刀,泛起血味的寒意。生生斬斷彼此最后一絲體諒與信任,兩個鄉村女子,一個還淪為了卑賤的藝伎,生計貧苦已屬不易,回家卻還要戴上若無其事的面具,周身纏滿了警戒與防備,明明只隔著一面窄窄的墻,卻像是距離著萬水千山。
? 駒子像雪般單純,她有著水蛭環節般美好芳澤的紅唇,洋蔥球般鮮嫩的肌膚。她逢迎下的稚氣,虛偽后的歸真,只愿與一人分享,她視島村的愛為海誓山盟般的圣潔珍重。她愿跋山涉水,只為與他共賞清晨的山花,他無意的"好女孩”能讓他驚喜到落淚,這么美好的女子卻永遠得不到一句安心的承諾,一場"一生一世一雙人”的珍惜。她對于島村來說不過是一段感情的附庸品,情外的消遣而已。我真為她感到憤憤不平,為那份無回報的愛感到辛酸,可這愛畢竟是駒子心中耀眼的白色枙子花,紛紛揚揚還點綴著清新的暖意,鋪落于整個世界,這是她心中信仰般的存在。身為藝妓,流連于淺薄浮華的聲色犬馬之間,可謂身不由己,她還天真的毫不掩飾地保留對愛的向往,這在世人眼中是何其可笑!這時,島村不加欲望的愛傾向了她,她便不能抑制內心的暗流洶涌,飛蛾撲火般的在所不辭,她小心翼翼地經營著這一份美好,想用主動與真摯融化島村心中的徒勞,但終究是徒勞,雖說悲哀至極卻也分明展現了雪國之愛之博大絕美。
? 冰雪是一物,葉子是冰的冷寂,她有著夕陽余暉中飛舞的夜光蟲一般的眼睛,妖艷而美麗,她的眼神總是哀憫而深刻,分外認真像是要把眼前的一切萬分清晰地鐫刻在腦海里,這種眼神經常慘淡哀艷到震撼,共鳴人心, 是一道旋渦,能輕易俘獲一顆沉淪漂泊的心,島村自然也不例外,這片月光直直地傾瀉入他的靈魂,撩撥著他寂靜已久的靈魂,他認為駒子的愛是一種美麗的徒勞,是一抹結不出果的花樹。他可憐駒子也可憐自己,迷霧間摸索之中他又驚訝的堪見了葉子那穿透一切的慧眼的光芒。他通過駒子與葉子相識,便幻想葉子應是駒子的另一面,勇毅剛韌。像存封的美酒的醇香,如果說駒子的美燦烈如熾情的少女,那么葉子的美則有歷經千帆般成熟斂致的況味,同樣的叫人迷戀,島村情不自禁的向葉子靠近,從這個意味上說也是在追尋一個更成熟的自我,葉子的謹然,一絲不茍讓他發現了雪國的另一面,一個對他而言或許更偉大的世界。
? 結局自然是凄慘的,虛無之美殆有始終,"地上潔白的雪景,天上燦爛的銀河,天地間火花飛舞,而葉子美麗的身軀從樓上飄然落下……她的死不過是"內在生命的變形以及那變遷的過程。"物哀思想,深深植根于大和文化,其最高境界便是對自然的感動。葉子的死便是回歸了自然,溯源入萬物之初始一一虛無。駒子最后瘋了,當然那是世人的看法,其實說其瘋不如說其悟,她明白人本就是矛盾,十足的圓滿是不可能的。心性的異面固然相悖,令人時有生厭。但究其二者的相生方能成就完整的自我,不是嗎?
? ? 《雪國》是似遠又近,虛虛實實的,遠近可以轉換,虛也是實。雪國其實也存在現實生活中。悉心體悟,便可以邂逅那來自雪之國度的一朵雪花,一句夢囈。
? ? 有讀者說,雪國顯襯了天地之寬廣靜謐,越發襯托出自我的渺小。而我要說《雪國》其實還蘊藏著一個比天地,更深刻、更無言的世界。那便是理性與情感,讓每個"我"不再渺小,不再孤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阿? 原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