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能夠解決我們的問題嗎?
摘要:通過深思熟慮某個問題,你就解決掉它了嗎?任何一類問題——經濟的、社會的、宗教的——它曾經通過思考而真正得到了解決嗎?
《你將成為自己的光》是最近偶然發現的一本書,書中提到“自我”是一個思想無法解決的問題,必須有一種不屬于思想的覺察才可以。
什么是思考?當我們說“我認為……”時,我們是什么意思?我們什么時候會意識到這種思考的過程?毫無疑問,當有了一個難題,當我們遭遇到挑戰,當有人問了我們一個問題,當有了摩擦沖突,那時我們就會察覺到它了。我們察覺到它,這是一個自我意識的過程。請注意,不要把我當成一個長篇大論的演講者來聽我說的話,你和我正在檢視我們自己的思維方式——我們把它作為一種日常生活中的工具。所以我希望你正在觀察你自己的思考,而不僅僅是在聽我講——這是沒用的。如果你只是聽我講而沒有觀察你自己的思考過程,如果你沒有覺察你自己的思想并且觀察它出現的方式,以及它是如何產生的——那么我們將一無所獲。這就是我們,你和我,努力去做的事情——看清這種思考過程是什么。
毫無疑問,思考是一種反應。如果我問你一個問題,你會對此有所回應——你的回應是根據你的記憶、你的偏見、你的教育、你所處的氣候和你的種種局限這整個背景而來的,你根據這些做出回答;你根據這些去思考。如果你是一個基督教徒、一個印度教徒或者無論什么,那個背景就會產生回應,而顯然正是這種局限制造了問題。這個背景的中心就是行動過程中的“我”。只要那個背景還沒有被理解,只要思想過程,那個制造出問題的自我還沒被了解并且結束,我們就注定會有沖突,內在和外在的沖突——思想中、情感中、行動中的沖突。沒有任何一種解決辦法——不管它是多么聰明和深謀遠慮——可以結束這種人與人之間、你和我之間的沖突。意識到了這點,覺察到了思想是如何涌現的以及它的源頭,我們問,“思想可能結束嗎?”
這就是問題之一,不是嗎?思想能夠解決我們的問題嗎?通過深思熟慮某個問題,你就解決掉它了嗎?任何一類問題——經濟的、社會的、宗教的——它曾經通過思考而真正得到了解決嗎?在你的日常生活中,你越是思考一個問題,它就會變得越復雜、越猶疑、越不確定。在我們實際的日常的生活中,難道不是這樣嗎?在仔細思考某個問題的特定層面時,你或許可以更清楚地了解他人的觀點,但思想無法看清問題的整體和全貌,它只能局部地去看,而一個局部的答案不是完整的答案,因此它不是問題的解決之道。
我們越是深思熟慮一個問題,我們越是去研究、分析和討論它,它就變得越復雜。所以我們可能全面、整體地去觀察一個問題嗎?這要怎樣才可能?在我看來這才是我們最主要的困難。因為我們的問題正在成倍增加——迫在眉睫的戰爭威脅,我們關系中的各種困擾——那么我們如何才能把它作為一個整體,全面地來了解所有這一切呢?顯然,只有當我們把它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待——沒有分隔也沒有分裂時,問題才能解決。這要什么時候才可能?毫無疑問,只有當思考的過程——思考過程的根源就存在于“我”之中、自我之中,存在于那個傳統、局限、偏見、希望和絕望的背景之中——當這個過程結束以后,那才是可能的。所以我們能否來了解這個自我,不是通過分析,而是通過如實地看待這個事物,把它作為一個事實而不是一個理論地去覺察它?——不是試圖消除自我以達到某個結果,而是不斷在行動中看清自我的活動,看清那個“我”。我們能否看著它而沒有任何破壞或鼓勵的活動呢?這才是問題所在,不是嗎?如果我們每個人身上都不存在“我”這個中心,以及這個中心對于權力、地位、權威、延續和自我留存的渴望,毫無疑問我們的問題就會結束!
“自我”是一個思想無法解決的問題,必須有一種不屬于思想的覺察才可以。去覺察,而不去譴責自我的種種活動或者把它合理化——只是去覺察,這就夠了。因為如果你覺察是為了去發現如何解決問題,為了轉變它,為了帶來一個結果,那么它就仍然落入了自我和“我”的領域中。只要我們還是在尋求一個結果,不管是通過分析、通過覺察還是通過不斷檢視每一個念頭,我們都仍然處在思想的領域里——也就是“我”、“自己”和自我的領域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