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愛玉小婊妹 (??我為何只能是你夢中的人?我為何只能叫你把假當真?)
每次讀《紅樓夢》都特別想感謝爸媽,以及感謝天感謝地感謝命運讓我們相遇,感謝風感謝雨感謝陽光照耀大地(后面跟著唱起來的你們好??),讓我有福氣看到這么好的東西,哎。。。
今年是曹雪芹誕辰300周年,也感謝他爸媽生下了他。??
張愛玲說平生有三大恨:一恨海棠無香,二恨鰣魚多骨,三恨《紅樓夢》未完。
婊妹也跟著恨恨恨啊??。越恨越看,越恨越想看,越看越想知道后面的故事是不是我想的那樣。
魯迅說:一部紅樓,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
然而存活于省略號中的小婊妹看見了三個女戲子之間的奇絕愛戀,及其影射出的寶釵與黛玉的金木之情。??
前者是曹公明面兒上寫出來了的,后者是小婊妹順意揣摩的。??
我們先看女戲子之戀。
來自第五十八回《杏子陰假鳳泣虛凰 ?茜紗窗真情揆癡理》:
這里寶玉和他只二人,寶玉便將方才從火光發起,如何見了藕官,又如何謊言護庇,又如何藕官叫我問你,從頭至尾,細細的告訴他一遍,又問他祭的果系何人。
芳官聽了,滿面含笑,又嘆一口氣,說道:“這事說來可笑又可嘆。”
寶玉聽了,忙問如何。
芳官笑道:“你說他祭的是誰?祭的是死了的菂官。”
寶玉道:“這是友誼,也應當的。”
芳官笑道:“哪里是友誼?她竟是瘋傻的想頭,說她自己是小生,菂官是小旦,常做夫妻,雖說是假的,每日那些曲文排場,皆是真正溫存體貼之事,故此二人就瘋了,雖不做戲,尋常飲食起坐,兩個人竟是你恩我愛。菂官一死,她哭的死去活來,至今不忘,所以每節燒紙。
后來補了蕊官,我們見她一般的溫柔體貼,也曾問他得新棄舊的。
他說:‘這又有個大道理。比如男子喪了妻,或有必當續弦者,也必要續弦為是。便只是不把死的丟過不提,便是情深意重了。若一味因死的不續,孤守一世,妨了大節,也不是理,死者反不安了。’
你說可是又瘋又呆?說來可是可笑?”
寶玉聽說了這篇呆話,獨合了他的呆性,不覺又是歡喜,又是悲嘆,又稱奇道絕,說:“天既生這樣人,又何用我這須眉濁物玷辱世界。”
藕官,菂(di四聲)官,蕊官,芳官,都是賈家養的戲子。因為嫁入宮中的大姐元春要回家省親嘛,需要一系列文娛活動做排場,所以娘家干脆買來一個劇團養在家里,隨時需要隨時演。一共買來12個,紅學家說這12伶人就是暗喻12金釵。
(不得不感嘆大戶人家就是好呀。。。我們聽戲買票,人家聽戲買團??)
藕官是唱小生的,男角兒。菂官是唱小旦的,女角兒。兩人臺上演一對,久而久之,臺下也就成了一對,“你恩我愛”。然而菂官不幸夭折,藕官后來和蕊官好上了。但仍不忘菂官,過節都哭著給她燒紙。
這一回寫的就是藕官在園中燒紙錢被婆子撞見了,寶玉剛好經過,替藕官解圍,后問她為何人燒紙。藕官不便說,讓他“背人悄問芳官”去。
(強推去看看這一回的原文哦,寶玉對女孩子的心細和喜愛和護衛,真是mei誰了,都去學習一個??)
紅學家說這個藕官燒紙哭菂官的情節,是暗喻寶黛釵后來的故事,也就是黛玉死后,寶玉哭黛玉,和寶釵結婚。
所以藕官隱喻寶玉,菂官隱喻黛玉,蕊官隱喻寶釵。
然而,婊妹不ze么認為呢。
婊妹覺得:藕官是黛玉,蕊官是寶釵,芳官是寶玉。??
是的你沒看錯,黛玉和寶釵是一對兒,而寶玉撇單。下面我們來找找證據??
一. 先從人物設置上來看。
因為宮里的太妃死了,要停止娛樂活動,所以后來戲團解散,這些戲子就分別配給寶黛釵等人做丫鬟了:
賈母便留下文官自使,將正旦芳官指與寶玉,將小旦蕊官送了寶釵,將小生藕官指與了黛玉,將大花面葵官送了湘云,將小花面豆官送了寶琴,將老外艾官送了探春,尤氏便討了老旦茄官去。當下各得其所,就如倦鳥出籠,每日園中游戲。
婊妹認為,是誰的丫鬟就隱喻誰。
二. 然后我們來分析名字。
1. 藕官,藕,多孔,絲不易斷。
寶黛初會時,寶玉眼中的黛玉是“心較比干多一竅,病若西子勝三分”。多竅,與藕的特性暗合,聰明的意思。
藕絲,在古詩詞中又有兒女情長牽連不斷的意向。隨意來兩句感受下,附婊妹版知音體翻譯:
“風絮飄殘已化萍,泥蓮剛倩藕絲縈。”--納蘭性德
(風中的柳絮飄零殘落喲,化作水上的浮萍。泥水里的蓮花剛勁喲,可憐被藕絲牽縈。)
“藕絲作線難勝針,蕊粉染黃那得深。”--溫庭筠
(藕絲作的線喲,終究是受不住針的拉力。花粉染的黃喲,顏色哪能有那么深。)
嘖嘖,看看這個詩中的悲苦氣氛,讀上一遍喲感覺心都被拉扯了一番呢,這就是黛玉的情愛調子嘛。
所以藕官就是黛玉。
2. 蕊官,蕊,花蕊,植物的生殖器官。也可以表示草木果實累累的樣子。
這就是寶釵啊。
和黛玉的道家的出世的性靈的相比,寶釵是儒家的入世的肉欲的,她追求和寶玉有枝繁葉茂果實累累的仕途幸福。
還有哦,寶釵平日吃的冷香丸的主料就是:
春天開的白牡丹花蕊十二兩,夏天開的白荷花蕊十二兩,秋天開的白芙蓉蕊十二兩,冬天開的白梅花蕊十二兩。
3. 芳官,是梨香園十二官之首。寶玉,也是大觀園群芳十二釵之首。
在第六十三回寶玉的生日夜宴上:
當時芳官滿口嚷熱,只穿著一件玉色紅青酡絨三色緞子斗的水田小夾襖,束著一條柳綠汗巾,底下是水紅撒花夾褲,也散著褲腿。頭上眉額編著一圈小辮,總歸至頂心,結一根鵝卵粗細的總辮,拖在腦后。右耳眼內只塞著米粒大小的一個小玉塞子,左耳上單帶著一個白果大小的硬紅鑲金大墜子,越顯的面如滿月猶白,眼如秋水還清。引的眾人笑說:“他兩個倒象是雙生的弟兄兩個。”
之后寶玉還著意打扮芳官,將她扮成男子,又說:“芳官之名不好,竟改了男名才別致。”于是給她起了個匈奴名字“耶律雄奴”,還有個法國名字“溫都里納”,可見有多喜愛。
婊妹認為,寶玉打扮芳官,是將自己對美好和自由的向往投射在了芳官身上。她和黛玉、寶釵、襲人都不一樣,她們是寶玉的知己玩伴,她是寶玉的鏡子,隱喻寶玉本人。
? ? ? ? ? ? ? ? ? ? ? ? ? ? ? ? ? ? ? ? ? ? ?(青霞姐版的寶玉????)
三. 好啦,名字完美詮釋??。前面的都是影射,下面我們來揣摩曹公這樣安排影射的意圖。
1. 從《紅樓夢》的女兒觀來看。
《紅樓夢》中有兩句寶玉評價女子的名言,都是借他人之口轉述的:
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見了女兒,便清爽;見了男子,便覺濁臭逼人。
女孩兒未出嫁時,是顆物價之寶珠;出了嫁,不知怎的,就變出許多的不好的毛病來,雖是顆珠子,卻沒有光彩寶色,是顆死珠了;再老了,更變得不是珠子,竟是魚眼睛了。
(??驚現張愛玲文風??)
寶玉向來是尊崇女性的,更尊崇未出嫁時的女性。他把人性的美好都寄托在這些女子身上,以此作為對他不想踏入其中的父權社會的反抗。
他認為在那個社會中,女子嫁人便意味著青春的結束,失去了獨立的光彩,從此可能淪為男權社會的附庸甚至幫兇。
所以我們可以推測,作者這樣隱喻的意圖是:
在另一個平行世界里,藕官代表的黛玉,和蕊官代表的寶釵,是可以在一起作伴的,正如藕官和蕊官那樣。
沒有了終須嫁人的責任束縛,沒有了爭奪寶玉的敵對情緒,她們可以無憂無慮地永遠活在青春不散場的大觀園里。??????
2. 從黛玉和寶釵的感情來看。
很多人以為她們倆是絕對的情敵關系,整部《紅樓夢》也經常在電影電視屏幕和戲劇舞臺上,被簡化為寶黛釵的三角戀,這實在是大大的誤解。她們姐倆兒后來感情好著呢。
且看第四十二回《蘅蕪君蘭言解疑癖 ?瀟湘子雅謔補馀音》 :
且說寶釵等吃過早飯,又往賈母處問過安,回園至分路之處,寶釵便叫黛玉道:“顰兒跟我來,有一句話問你。”黛玉便同了寶釵,來至蘅蕪苑中。進了房,寶釵便坐了笑道:“你跪下,我要審你。”
黛玉不解何故,因笑道:“你瞧寶丫頭瘋了!審問我什么?”寶釵冷笑道:“好個千金小姐!好個不出閨門的女孩兒!滿嘴說的是什么?你只實說便罷。”黛玉不解,只管發笑,心里也不免疑惑起來,口里只說:“我何曾說什么?你不過要捏我的錯兒罷了。你倒說出來我聽聽。”
寶釵笑道:“你還裝憨兒。昨兒行酒令你說的是什么?我竟不知那里來的。”
黛玉一想,方想起來昨兒失于檢點,那《牡丹亭》《西廂記》說了兩句,不覺紅了臉,便上來摟著寶釵,笑道:“好姐姐,原是我不知道隨口說的。你教給我,再不說了。”寶釵笑道:“我也不知道,聽你說的怪生的,所以請教你。”
黛玉道:“好姐姐,你別說與別人,我以后再不說了。”寶釵見他羞得滿臉飛紅,滿口央告,便不肯再往下追問,因拉他坐下吃茶,款款的告訴他道:“你當我是誰,我也是個淘氣的。從小七八歲上也夠個人纏的。我們家也算是個讀書人家,祖父手里也愛藏書。先時人口多,姊妹弟兄都在一處,都怕看正經書。
弟兄們也有愛詩的,也有愛詞的,諸如這些‘西廂’‘琵琶’以及‘元人百種’,無所不有。他們是偷背著我們看,我們卻也偷背著他們看。后來大人知道了,打的打,罵的罵,燒的燒,才丟開了。所以咱們女孩兒家不認得字的倒好。男人們讀書不明理,尚且不如不讀書的好,何況你我。
就連作詩寫字等事,原不是你我分內之事,究竟也不是男人分內之事。男人們讀書明理,輔國治民,這便好了。只是如今并不聽見有這樣的人,讀了書倒更壞了。這是書誤了他,可惜他也把書糟踏了,所以竟不如耕種買賣,倒沒有什么大害處。
你我只該做些針黹紡織的事才是,偏又認得了字,既認得了字,不過揀那正經的看也罷了,最怕見了些雜書,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一席話,說的黛玉垂頭吃茶,心下暗伏,只有答應“是”的一字。
這里講的是眾人行酒令時,黛玉沖出口兩句“艷詞”:
鴛鴦又道:“左邊一個天。”黛玉道:“良辰美景奈何天。”寶釵聽了,回頭看著他,黛玉只顧怕罰,也不理論。鴛鴦道:“中間錦屏顏色俏。”黛玉道:“紗窗也沒有紅娘報。”
“良辰美景奈何天”是《牡丹亭》中杜麗娘的唱詞,“紗窗外定有紅娘報”是《西廂記》中張生的唱詞(這里黛玉把“定有”改為“沒有”,悲劇人物的悲劇隱線,曹公處處有伏筆??)。
兩出戲都是講男歡女愛的,在那時不被認為是四書五經一類的正經書。
所以寶釵好心提醒黛玉少看雜書,唯恐再失了口。她沒有當著眾人說出來讓黛玉難堪,而是私底下來講,還坦誠自己小時候也看過這類書,這待黛玉之情,可見一斑。
再看第四十五回《金蘭契互剖金蘭語 ?風雨夕悶制風雨詞》:
黛玉嘆道:“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極好的,然我最是個多心的人,只當你心里藏奸。從前日你說看雜書不好,又勸我那些好話,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錯了,實在誤到如今。細細算來,我母親去世的早,又無姊妹兄弟,我長了今年十五歲,竟沒一個人像你前日的話教導我。
怨不得云丫頭說你好,我往日見他贊你,我還不受用,昨兒我親自經過,才知道了。比如若是你說了那個,我再不輕放過你的,你竟不介意,反勸我那些話,可知我竟自誤了。若不是從前日看出來,今日這話,再不對你說。
你方才說叫我吃燕窩粥的話,雖然燕窩易得,但只我因身上不好了,每年犯這個病,也沒什么要緊的去處。請大夫,熬藥,人參肉桂,已經鬧了個天翻地覆,這會子我又興出新文來熬什么燕窩粥,老太太、太太、鳳姐姐這三個人便沒話說,那些底下的婆子丫頭們,未免不嫌我太多事了。你看這里這些人,因見老太太多疼了寶玉和鳳丫頭兩個,他們尚虎視耽耽,背地里言三語四的,何況于我?況我又不是他們這里正經主子,原是無依無靠投奔了來的,他們已經多嫌著我了。如今我還不知進退,何苦叫他們咒我?”
寶釵道:“這樣說,我也是和你一樣。”黛玉道:“你如何比我?你又有母親,又有哥哥,這里又有買賣地土,家里又仍舊有房有地。你不過是親戚的情分,白住了這里,一應大小事情,又不沾他們一文半個,要走就走了。我是一無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紙,皆是和他們家的姑娘一樣,那起小人豈有不多嫌的。”
寶釵笑道:“將來也不過多費得一副嫁妝罷了,如今也愁不到這里。”黛玉聽了,不覺紅了臉,笑道:“人家才拿你當個正經人,把心里的煩難告訴你聽,你反拿我取笑兒。”
寶釵笑道:“雖是取笑兒,卻也是真話。你放心,我在這里一日,我與你消遣一日。你有什么委屈煩難,只管告訴我,我能解的,自然替你解一日。我雖有個哥哥,你也是知道的,只有個母親比你略強些。咱們也算同病相憐。你也是個明白人,何必作‘司馬牛之嘆’?你才說的也是,多一事不如省一事。我明日家去和媽媽說了,只怕我們家里還有,與你送幾兩,每日叫丫頭們就熬了,又便宜,又不驚師動眾的。”
黛玉忙笑道:“東西事小,難得你多情如此。”寶釵道:“這有什么放在口里的!只愁我人人跟前失于應候罷了。只怕你煩了,我且去了。”黛玉道:“晚上再來和我說句話兒。”寶釵答應著便去了,不在話下。
寶釵關心黛玉的病情,主動提出每天給她送燕窩,還用自己也是半個孤兒的處境給黛玉寬心。
黛玉更是對寶釵說出自己從前內心的芥蒂,“只當你心里藏奸”,和擔心傭人嫌她太多事的心里話。
倆人在這里推心置腹,“互剖金蘭語” 。
如果說前面是寶釵拋出橄欖枝,那么這里就是黛玉也放出和平鴿了。倆人從前的嫌隙都消除了,自此就像親姐妹一樣,黛玉叫薛姨媽“媽媽”,把寶釵的妹妹寶琴也當作自己親妹妹一樣疼。???????????
四. 釵黛合一與釵黛情深。
紅學中一直有“釵黛合一”的說法,意思是寶釵和黛玉其實是同一個人。這一說法的根據最初來自脂硯齋的評語:
釵、玉名雖兩個,人卻一身,此幻筆也。今書至三十八回時,已過三分之一有余,故寫是回,使二人合二為一。請看黛玉逝后寶釵之文字,便知余言不謬矣。
婊妹認為,釵黛合一的證據,也可以作為釵黛情誼的證據。
看,隨手一翻就是兩個證據??
1. 首先,她倆的判詞是寫在一起的:
可憐停機德,堪憐詠絮才。
玉帶林中掛,金簪雪里埋。
停機德,寫寶釵勸寶玉經世致用的德行。詠絮才,寫黛玉的詩詞才華。
玉帶林,林黛玉。金簪,寶釵。雪,薛。
2. 然后,曲子《枉凝眉》也是寫她倆的:
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話?
一個枉自嗟呀,一個空勞牽掛。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禁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
閬苑仙葩,指寶釵,寶釵在《紅樓夢》中被喻為艷冠群芳的牡丹花。
美玉無暇,指黛玉,黛玉作的《葬花吟》中有“質本潔來還潔去”,意為無暇。
枉自嗟呀,指黛玉的嘆息。空勞牽掛,指寶釵的悲哀。
水中月,指黛玉,“冷月葬花魂”是黛玉最后的結局。鏡中花,指寶釵,寶釵的金玉良緣如鏡中花一樣不可得。
唉,這樣兩個金玉一樣的人物啊,一豐一瘦,一柔一傲,一花一木,一金一玉,一禮一詩,一儒一道,簡直不要太配。??
所謂合一,情之至深啊。??
婊妹已然淪為cp粉(花癡臉??)有沒有人和我一樣啊啊啊??
另,想到這樣的解讀可能會引起一些紅樓老粉的不滿,婊妹先說明一下啦。
紅樓之大,紅樓之夢,就在于各人都可以看到各人“能”看到的東西,各人都可以夢到各人想夢到的夢。??
婊妹認同解構主義的無限衍義理論,詮釋是沒有邊界的,對文藝作品的一切解讀都不存在過度解讀。作品從誕生之日起就有了獨立于作者之外的生命,每個讀者的閱讀都是對這個作品的重新書寫。??
婊妹相信,曹公會很高興有我這樣的讀者噠,豐富了作品的生命呢??。(不要臉
So,最后再來一首《枉凝眉》,跟著這美美的曲子去另一個平行世界里找林妹妹和寶姐姐去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