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狀
最近幾天的情況是,我所在的小飯桌的三年級的小孩作業有些多,他們寫的費力,我檢查得也費力,時間和精力的雙重考驗。
她和他
有一個三年級的女孩,在她的身上似乎我看到了小侄子的影子。那么,他在我心中是什么樣子呢?
不愛寫作業,而且粗心,有些對付,字不認真寫……也有優點,他挺喜歡堅持自己的想法,比如:寫手抄報的時候,我們認為這樣寫比較好,他就認為按照自己的意思寫好。
為什么我會有這樣的錯覺呢?這個小姑娘,字寫的也是不工整,而且有的時候想偷懶,不細心。昨天,我給她看作業,她在寫語文練習冊,窗外傳來了拍球的聲音,她說:她朋友找她來了。反復地看外邊。浮躁了,坐不住了。當時在寫閱讀,我說:先讀,再寫題。她說:在學校讀過了。然后問我怎么寫?
反思
這種種的現象到底想要告訴我們什么呢?我們的孩子怎么了?
主觀:會認為是作業多導致的。
客觀:我們的孩子不再那么能夠靜下來心來學習――學習的時候學習,玩的時候玩。
這個亟待解決的問題根本就不是小飯桌能搞定的,說得再明確一點,甚至學校的老師都不一定保證能解決。實習的時候,我問一位在職教師,她是該年級的教研組長。“習慣是在學校養成的還是家里呢?”差不多是這個意思。她的回答令我驚訝,竟然是家里。
想來是真的吧。畢竟在學校的時候,老師都用一個標準要求大家,表面上看不出來有什么,回到家里之后,每家的情況就不同了,那就看回家以后是怎么做的了。
難成其重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
家長們,或許你們的期許太高了些吧!現在看來,有些小飯桌的職責只能是替你督促孩子把作業完成,至于孩子的種種行為或者是心理上的情緒的背后反映的問題還是需要你們來解決。
原因如下:
1.您是孩子最親的人,當然最了解孩子,能比較容易地知道孩子行為的背后有著怎樣的情緒。
2.您的話孩子比較聽,敬畏心理。
雙重矛盾
或許覺得我這話說得有點站著說話不腰疼,在小飯桌工作卻沒有盡到職責?
其實和學校也是一樣的道理,我們的教育制度中要求班級授課,每個孩子的發展本來就是不同的,老師根本就不可能照顧到每個孩子,尤其是孩子或者家長還不配合的情況。有的小飯桌也是如此,所以看上去表面上作業寫完了,知識到底會不會?能不能講出來?習慣好不好?這恐怕就有點困難了。
家長把孩子送到小飯桌,背后要么是忙,沒時間、要么是自己輔導不了(也不太可能)。那就只有一個原因――就是沒時間。所以晚上把孩子接回去以后,再耐心地進行心與心的交流也是不太可能的,畢竟工作一天也挺辛苦。
大徹大悟
昨天去一個輔導班面試,和那個老師聊了聊,談到了怎么講題,我說了我的看法。她提出,怎么樣能讓學生記住?在情境中建構,形象記憶。說來真是慚愧,學習了三年的師范教育,竟然最基礎的東西還沒有掌握。
想來也是,空洞地講一個題,根本就是和他們已有的知識、經驗脫離的,沒辦法建立聯系,記住了就等同于死記硬背,根本不懂。然而,我也是死記硬背了很多年,很多東西我也講不明白。
方向
很多事情也不是一下就能改變的,但是也得去做,同時呢,家長們也希望多樹立榜樣給咱們祖國未來的這些接班人。
我,負面情緒要少一些,多關注他們陽光的地方,每個人都有優點,幫助他們逐步地改正缺點,同時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
學習――實踐――再學習――再實踐……
寫作訓練? ? ? 69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