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時代,我們選擇學習的方式和機會很多,不斷地輸入,但是很糟糕的是即使我聽了很多道理,還是過得一段糊涂。
主要是我們沒有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和沒有把輸入的知識在輸出。而寫作則是最好的輸出方式。
可能一開始,很茫然,不知道如何下手。不知道寫什么,而 我現在就是這樣一個狀態(tài)。
舉例下,我最近在輸入方面的課程:
1、上完frank老師的如何從0開始寫作
2、在上彭小六的知識管理體系課程
3、在喜馬拉雅音頻上聽蕭秋水教主關于知識管理體系的課程
在上完frank老師從0開始寫作后,我的輸出其實算比較慢,我結合自身的經歷在簡書上寫了兩篇文章:《帶著婚紗去旅游》和《做到以下幾點,就可以避免幼兒入園焦慮》。字數基本在1000多字,閱讀量在200多人,其實對于寫作小白來說,我還是挺滿意的。但是也會發(fā)現和那種每天至少寫1000多字的人來說無法比同。需要不斷的加強輸出訓練。
因此,在做出了一個輸出的計劃,并開始實踐他,從最開始的讀書筆記開始訓練輸出。在做計劃時候,我建議應該從每個人的實踐情況去指定,從你能完成的量上再加上一點點高度,這樣才能將計劃更好地變成實踐化成結果,而非盲目地攀比。我對自己做了一個復盤,現在懷孕7個多月加上平時上班時間和原本上的這些課程時間扣除后,我的時間和精力可以做到每周讀非虛構類書籍2本并輸出讀書筆記,那么我就在這個基礎做出我的計劃:每周讀非虛構類書籍3本并輸出讀書筆記。非虛構類書籍每周閱讀的主題不同,主要從知識結構、理財、互聯網三個方向入手,實踐時間為9月28日-10月28日總共5周。并把輸出發(fā)布在簡書、微博等平臺上。
第一周輸入書籍:
1、李笑友--《新生,七年就是一輩子》
2、李笑友--《把時間當作朋友》
3、《秋葉:如何高效讀懂一本書》
那么,從現在開始上路吧!后續(xù)不斷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