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的人都是“可恥”的,但自以為不孤獨卻癡迷社交學問的人卻是可憐的,不要懷疑這句話的偶然,因為幾乎所有人獨處的時間都是相對最多的,釀好一首詩,不管與會,皆可品嘗,故此千里馬非欲求伯樂而后生也。知音難覓,最多失去一個武林,留下江湖,還有懂你的自己,這與浮華虛榮比起來不失真實,也彌足珍貴!——記于乘校車途中Day One隨手筆記
周五下班后,走在回房子的馬路上,路邊依舊熙熙攘攘、燈火通明,還好漸停了小雨,有幾首音樂陪著,甚是美好,跟著她的影子,我們一起消失在光暈的胡同里。別人的“四小時逃離北上廣”,我也聽說了,無數雞湯教主靠心靈共鳴俘獲萬千漂族,這種屏幕之間的尊嚴交流無疑顯得可憐,你一個人在絞盡腦汁地走進讀者,而讀者也一個人看似明實則迷的掉進你事先早已挖好的陷阱,這種靠媒體推動的互聯知識經濟不由讓人寒戰凜冽。我想我們用代碼創造的互聯網絡居然連自己都有點陌生,于是便開始懷疑創作和活著的意義:一個人真的很難做到完全獨立,因為作者和你一樣,都是群居高級動物,都要生存和養家糊口,和低級動植物的區別可能就是人類站在食物鏈的頂端,可以控制生命的活動和行為,而它們卻是被人類用器官品察的一方。
無意間抬頭看看夜空,發現許多孤零零的辰星,分布的毫無規律,好像身邊的知己一樣都支支零零、忙碌且樂死不疲!我們都是世界孤獨的行者,不知此刻你身在何處,還好彼此在某些地方相似,可以湊個桌一塊惺惺相惜。
走過了十幾歲打打鬧鬧的年紀,到今天可能還單著或者已經融入很多群體,但終究還不是你最想做的自己,都這樣說珍惜當下——眼下就是最幸福的時刻,但欲望的存在還會讓你想擁有更美好的物與人;不知你是否有過一種感覺,有時會故意遠離一群人,即使有些好朋友也在隊列當中,內心也想積極參與,身不由己的是你還有更重要的一批任務等著處理,只好隨口說一聲“下次吧,咱再一塊玩”,就這樣慢慢與他們疏遠,交流和互動也越來越少,漸漸地你開始習慣了一個人的日子;翻翻通訊錄,除了些親友同事外經常聯系的寥寥無幾,悲觀一點說,有一部分時間賦值給了所謂無意義的社交屬性,我們總把它看的太重,害怕落單,害怕別人的眼光和閑言碎語,所以對有些人來說,要完成一個人獨立的蛻變,著實相當不易。
如果有一天你在某個群體里聊天暢飲,發現大家普遍都聽不懂或不敢興趣時,那不是你的錯,是因為你們是在少有共同語言和興趣的基礎上的非同類人,你就可以大膽的做出選擇,和少數舒服的人在一塊或者獨處一室,這真的沒有想象中那么可怕,也不用太在乎你的角色疏忽會給這個世界帶來了多大的損失,真的沒關系,別委屈了自己。
為什么要相信孤獨是上帝賜予青年最美好的禮物呢?當然不同的人對這份饋贈會交出天壤之別的答卷。一個人成熟暫且不說用什么來衡量,讓相處的人在一塊很舒服就很不錯,彼此開始真正懂得用“大人”的視角看待人際,工作,娛樂等方式,也總有一天身邊懂你的人會明白之后或之前他們遇到的這個狀態。人的成長總是一個過程,像馬拉松一樣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雖然最終都會到達終點,但加速度和速度變化區間終究不同!總是一個人的生活雖是獨立的行為但絕不是最佳的取值,所以聰明人做自己就是留更多的時間給自己,在不緊急情況下體驗分享與朋友在一起的美好時光,生命真的很有限,正如按下快門那一刻我們很難料出拍出來的效果!在這里,你會發現習武之人這樣活著才有意思,三五好友,吟詩作賦,幸甚至哉。
身在江湖,天下武林,孤獨求敗當然不是最好的結局,況且這時的一身功夫也變得再無真正可言,因為這首詩的角色只有自己,天地都稍顯尷尬。所以,一個人的武林,便再無功夫,只留生死。
一直很喜歡的一句座右銘,但也馬馬虎虎:成長成熟最快的方式是一個人經歷愛恨情痛,自己去咀嚼黑夜星空,縱使清高貧苦,環境也絕不會把你逼死,總會有意外的貴人與怪事出現,柳暗花明又豈非官方特供,痛總會給你思考之后的驚喜,在你絕大多數直覺下相信你自己比什么都重要! ?讀過一些關于孤獨的心靈雞湯,“小嘍啰才扎推”、“優秀的人總是那么'不合群' ”、“成功的人不是不合群,只是他合群的人中沒有你”等等,這些話看起來那么正確,實際上也確實有一定的存在道理,平均國民的基本素質。不過他們都把這種孤獨感拔得太高,其實這種孤獨很普通,他/她隨處可見。他們大多用一個人的黑夜譜寫屬于自己靈魂的欲望,多少次的尷尬無助與進退兩難,多少次的仰望星空與回首反思,有這樣的生活,干凈的也挺有意思。
最怕的,是一直一個人。看著萬家燈火,一個人;望著街頭巷尾,一個人;走過喧囂熱鬧,一個人;臨近節假日,一個人。三分不合群,六分就及格,而留給自己的時光還可以填補內心的浮躁,如果可以相遇,晚點又何妨。
后來我明白了一件事,星星也在旋轉,它一直在尋找萬有引力相似的同類,直到隕落;無論找到與否,它都會發光發亮。也許活著,也正是因為這份執念吧,釀好了酒,你來與不來,她/他都在那里,一點點發芽,長大,開花,結果,生與滅,當歸不求己相修。 ?這首詩的意義,你懂,我懂,便已足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