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個月,整個上海仿佛都被陰雨綿綿所籠罩著,這是最不合適上班的天氣。然而比這更不合適的,就是陽光燦爛得讓人睜不開眼睛。幸而老天給了這個城市幾分幸運,清明前的最后一個周末,讓陽光普照。
散滿陽光的周末,連馬路都變得張揚起來。出門不到一個小時,蘭博基尼就換了好幾個色,巨大的轟鳴聲博得了極高的回頭率,如同NARS的orgasm,任君欣賞。
沿著烏魯木齊南路,身邊是一輛輛極度渴望飛馳卻不得不因外界干擾而緩慢下來的車。此起彼伏的車鳴,讓我懷念起小時候的老家,全城禁止喇鳴的安靜世界。那個時候,耳邊從來不會有尖銳的聲音透著來不及的訊息。只不過,后來,這個規定因為可怕的交通狀況而被取消了。
烏魯木齊中路,貫穿了老外與潮人所愛的華山路、長樂路、安福路、五原路、復興西路以及上海最繁華的淮海中路。供行人走路的道路很窄,但是可以隨意穿梭在路的兩側,或許這個就要感覺長長的紅燈了。路邊有幾家看起來挺小資的西餐廳,也有不少很中國的水果攤、小賣部以及永遠都在拆遷裝修的店面。
這些,卻不影響弄堂里的生活。阿姨彎腰洗著臉盆里的衣裳,已洗凈的衣服清爽地沐浴在陽光里。頗具民國氣息的自行車安靜而隨意的擺放在兩旁。老式的信箱泛著溫暖的余暉。黃墻紅瓦,是期待的生活。
一直到烏魯木齊北路,世界才好像安靜了一點。鳥鳴聲細細傳來,清脆悅耳。小飯店里的切菜聲,行人地道的上海話,還有被媽媽牽著的帶著墨鏡的外國小帥哥正在揮舞著小手攔taxi。麻雀在地上停留休憩,直到我的靠近,才快速從地面掠過然后飛起。
這年頭,已經很少有人會用公用電話亭了。偶然間碰到,覺得這是件很溫暖的事情。我們,躲在里面,安靜一隅,看著外面繁華的世界。
我在一家咖啡廳里,一直待到華燈初上,眼前的色彩從斑斕到暗色,卻一點也不難過。已經習慣了從早上進辦公室前的明亮到晚上下班走出大樓的夜晚,很少有這樣的時間可以讓我一個人靜靜地在室外、看著雜志、喝著咖啡,感受這種緩慢的張力。
走出咖啡廳,我往兩邊都看了一眼,不完全是在確認方向,更重要的是在體會。走到萬航渡路與愚園路的交叉口,那里是上海灘一段傳奇的舊址,百樂門。這個地方無數次地出現在各種有關上海灘為背景的電視劇、電影、小說等。現在的它,關著門,卻依然抵不住它繁華而靡亂的美麗。
我倚靠在百樂門前的紅綠燈柱下等人。看著流光溢彩的靜安寺,看著變紅變黃變綠的紅綠燈,看著行人成群結隊抑或形單影只或跑或走,路過身邊。
我站在上海最繁華的街頭之一,我不覺得空洞、空虛、茫然,反而有一種活在現世里的真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