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而言之就是一個出軌的故事。
我這個人本身對于現代的婚姻制度就很懷疑。甚至和丈夫說過:不到生命最后一刻都無法知道彼此是不是人生真愛,如果你覺得你遇到了,請告訴我就好。如果真的發生,難過是無法避免的,但是失去婚姻,人生就完全失去意義?很多人在我看來也只是維持表面完整,內里千瘡百孔,卻對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咬牙切齒。
最后賴子走向了沒有人會回來的路。我為小野可惜。他付出的一切,不過為了賴子在一起,結果這也不能實現。為兩個人經歷的一切可惜。
我不喜歡賴子的選擇,逃避總是比面對容易。她面對丈夫胡作非為的時候也是選擇了逃避,而不是好好溝通,錯過了了解丈夫心意的時機。最后她有一次選擇了逃避。我能理解很多自殺:比如受疾病困擾,受精神困擾。但是這種逃避實在是太輕率了。我只能說你們抗打擊能力不行啊。。。
還有一個很值得思考的問題就是東西方的文化差異。
我在看《尋歡作樂》和《查泰萊夫人的情人》的時候, 都是有出軌的故事的, 但是表達出來的態度, 甚至作者引導讀者表達的態度都是不一樣的。我當時對英國人到底是怎樣的炸裂的三觀一度很好奇。
而東方文化里,是一個第三者就是一個大寫加粗的錯的氛圍。像《晝顏》這樣的電視劇, 最終都是曖昧的態度,已經是很仁慈了。
而前幾天的電視劇《我的前半生》更是把第三者塑造成了一個討厭的角色,就是雖然女主已經夠討厭了,但是第三者好像更討厭,好像人人都可以來罵她,甚至是女主角的媽媽都可以沖到她的公司罵她,兩三個人的感情故事變成了全世界都可以摻合進來評頭論足。
每次發生名人出軌的行為,下面都一堆人在道德制高點開罵,可是說到底,每個人的婚姻都有很多形態。并不是沒有離婚就是好的。并不是說沒有出軌的人在婚姻里面就是個負責任的的人,就是一個無可指摘的人, 就是個完全的受害者。問問你們自己,看看你們周圍。
婚姻作為一種契約形式, 離婚作為一種合法的行為,每個人都要做好每種準備。無論是無條件的付出, 全身心的投入,人們總是喜歡歌頌感性,而只有保持理性,在婚姻中,清醒獨立,對于長久的婚姻,需要長久的計劃和經營,雙方的互相配合以及不斷的探討,才是更有用的。不能靠熱情和彼此感動來維持吧?。。。不過從某個角度來說,男權希望女性放棄自我,依附于他們, 而女性真的放棄了自我,依附他們,卻發現有第三者的時候, 可不就是竭斯底里么?這也算是配套的。畢竟總比默默隱忍,照單全收來的好。
愛情婚姻作為永恒的話題,感性和理性作為一個人的一體兩面,也許永遠沒有答案。別人的情感故事對你沒有參考意義,甚至上一段對于這一段都沒有參考意義。對于單個人也許能分配感情在生命中的重量,合理調節理智與情感,已經不容易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