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條新聞,說一對離婚夫婦前,法院要求做一份離婚考卷。卷子做完,分?jǐn)?shù)在80分以上,法官判斷兩人仍有感情,不準(zhǔn)予離婚。
新聞一出,網(wǎng)友議論紛紛。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網(wǎng)友說,結(jié)婚是自由的,離婚也是自由的。做試卷的方式阻礙了別人的生活。別人的感情不需要法官這些陌生人斷定,所以法官不能干涉別人離婚事件。
這句話,點贊人數(shù)很多,有5000多,說明有很多人是持有這種觀點,離婚自由論。
從這個觀點中,我感覺到大眾對自由的熱烈推崇和堅決踐行。
大家都覺得我自己的生活,只有我自己清楚,旁人不清楚,卻依然要指手畫腳,指點江山般告訴你這樣不對,那樣怎么做。在他們看來,這樣的行為不僅是逾越,更是多此一舉。
這種思想在90后及以后的孩子身上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他們有自己的臥室,有專屬于自己的空間,相應(yīng)的也有了自己的秘密,包括真實的自己和真實的想法。
他們以為這些秘密永遠藏在心里,于是小心翼翼地守護著純真的自己。他們自主,想要什么可以自己做決定,想做什么只有自己清楚。
當(dāng)大人們提出不滿時,他們倔強不屈,堅決地服從自己心里的呼喚,對所聽到的充耳不聞,還在心里嗤笑大人們的自作主張,暗暗埋怨大人們的不貼心,心里不斷地告訴自己是孤獨的。
殊不知,自己的秘密已經(jīng)悄然暴露,他們或多或少知道你的秘密。
你的秘密只瞞住了自己。
80后也有過青蔥歲月,有過跟我們一般的倔強和孤獨,只不過歲月給他們上過更多的課,懂得的知識比我們多,走過的路比我們多,看到的世界比我們更大,所以思想就不那么自由了。
我22歲了。
22歲以前,我肆意張揚,隨心所欲,崇尚個性獨立,鄙視一切束手束腳的人。
“我的地盤就得聽我的”,“我去哪里工作我自己決定”,“工作要靠媽?你真是慫包軟蛋”。
伴隨著這樣的想法,我勇往直前,卻是橫沖直撞,跌跌撞撞,累的是自己,得不到的也是自己。
最后,為了得到,不得不放棄自由,給自己劃了個圈,仿佛是孫悟空給唐僧劃的保護圈。
長大了,看的多了,真的發(fā)現(xiàn)生活的無奈那么多,人生在世無時無刻都要接受約束,否則就會作繭自縛。其實,不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生活這么艱難了,大家都開始心心相惜,所以就有了所謂的旁觀者。
新聞中的法官扮演的角色就是束縛者,旁觀者,見識過多少對離婚夫妻的悲歡離合,多少也是有些遺憾和惋惜的,所以他們格外小心處理離婚案件,以做試卷的形式檢測夫妻之間的感情,幫助倆人認(rèn)識矛盾所在,重拾愛情,不要因一時沖動而終生留下悔恨,最終又陷入另一段不成功的婚姻陷阱。
正如古人云,當(dāng)局者迷,旁觀者清。不要沉迷于自己的世界無法自拔,有時候,多聽聽別人的意見,會有人給你撥開重重的烏云,向你投射明媚的陽光。
正因為有這樣的光,我們才不孤單,才會溫暖,才會自由并且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