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畢業到現在,在我的大學同學,高中同學,乃至時間更為久遠的初中同學之中,已經有不少人陸陸續續結了婚,也生了小孩。
我不知道在他們當中,有多少對是同城戀愛完婚,又有多少對是異地戀修成正果的。
用腳來想,應該會是前者多吧。
很多人都害怕異地戀,甚至是排斥厭惡這種“空巢老人”式的戀愛模式。
聽說誰和誰談了個異地戀,給予祝福的概率要遠遠低于不看好的概率。
保持表面的客套與微笑,“敢談異地戀的可都是勇士啊!你們加油!”。
轉念一想:“我賭一包辣條,他們不出半年準得分。”。
作為一名“資深”異地戀當事人,我想告訴那些非異地戀的朋友們:
異地戀才沒有你們想象中那么苦!
我們有大把大把的時間可以自由掌控,愛看鮮肉看鮮肉,愛瞄美女瞄美女,完全不受束縛。
單憑這一點,就問問同城的你們:能不能!敢不敢!怕不怕回家跪榴蓮!
最極端的情況,無非是打電話、發短信、發微信都找不著人,對方成功失聯,不知死活。
自己的生活模式同單身狗沒什么區別,只是脖子上有條狗鏈牽絆著,不能隨意撒歡。
我才不需要人陪,不需要有人隨叫隨到,不需要有人幫我煮紅糖水。
我可以自己換電燈泡,我可以自己修馬桶,我可以自己通下水道。
我可以安安靜靜地看著情侶們手牽手秀恩愛,然后將冷冷的狗糧胡亂地往嘴里塞。
......嗚嗚嗚......汪汪汪
好吧,我承認,異地戀確實很苦。
我們害怕哪一天對方松懈了,遲疑了,猶豫了,沒有抵住空虛和誘惑出軌了。
你還在設想明天,想著要舉行什么樣的婚禮,而他(她)早已經想要離開。
于是,我們不再堅持了,沒有以后了,成為了看透彼此的過客。
我們害怕爭吵,擔心吵架過后,賭氣著,固執著,你不來找我,我不去找你。
一個擁抱就可以解決的問題,沒有了結果,甚至連最后一面都見不到,留下一段戀情中最大的遺憾。
我們害怕因為長時間的不見面,而變得日漸疏遠,越來越不上心。
害怕從最初的“早上好,我的寶貝”,“早點睡,晚安”,“我想你了”;
到后來的“早”,“那我睡了”,“我在忙,你別煩我”,敷衍了事;
再到最后的杳無音訊,“您呼叫的用戶已關機”,“您呼叫的用戶暫時無人接聽”。
害怕從最開始的“跟你說哦,我今天買了一件新裙子!”,“我又發現了一個好玩的地方呢,下次你回來我們一起去啊!”,“街角又新開了一家甜品店,好吃又實惠。”;
到后來的“恩”,“哦”,“沒事”;
再到最后的無話可說。
漸漸地,無論他(她)和你說什么事情,你都聽不進去,毫無興致。
你和他(她)分享的東西,他(她)也不愿多聽。
異地戀的我們,每天都在做兩件事情:
一是想念,二是羨慕。
想念對方。
想知道他(她)在做些什么,心情好不好。
想著他(她)的城市是晴天還是雨天,有沒有到處拈花惹草。
羨慕別人。
來來往往的人啊,都有伴兒。
羨慕自己的父母,可以低頭不見抬頭見,哪怕是面紅耳赤在拌嘴。
甚至羨慕出現在他(她)身邊的人,可以與他(她)說嗨,哪怕是擦肩而過。
我們每一次見面,都像是一次盛大的會面。
我們每一次分別,又像是一次失戀的排演。
雖然,沒有觀眾,沒有鮮花,更沒有掌聲,也沒有抱頭痛哭。
他(她)出現的那一刻,會在一瞬間點亮彼此孤寂暗淡的世界。
分離,再一次關上了燈,等待下一次的開啟。
異地戀的我們,彼此摘一片苦心,釀一滴蜂蜜。
用盡了全力,只為在一起,最后我們能在一起。
關于異地戀,還有什么樣的感受呢?
有人說:談戀愛就應該經歷一下異地戀,體會一下欣喜憂愁無從分享,歡笑落淚不能擁抱,隔著屏幕,隔著電話,隔著書信聯系,直到你幾乎發瘋學會拒絕誘惑,學會處理一個人的時間,學會照顧自己。也只有這樣,在下一個擁抱乃至白頭偕老,你才會感恩。異地戀不只考驗著對方的耐心,更是考驗了自己的認真。
你,一個人,在城市里生活著,行走著,學會了如何過好一個人的生活。
你也總是在設想和期待著他(她)來了,兩個人在一起會是什么樣子。
這座城市好大,這座小城也好美,可你還有好多好多地方沒去過。
你想等他回來了帶著你一起,踏遍山水美景,嘗遍美食小吃。
你想象著,等他來了:
他會大大方方牽著你,你再不需要羨慕那些出雙入對的情侶;
不再擔心上廁所回來餐盤被收走,不再買不了第二份半價的甜筒;
不再過馬路時緊張地望著遠處忽閃忽閃的紅綠燈,也不再害怕忽然從左邊或是右邊拐出來的各色車輛。
你想象著,等她來了:
你要帶著她去吃她已經嘴饞了好幾個月,但是又沒舍得一個人去吃的好東西;
帶她去看一場期待已久的電影或音樂劇;
甚至是提前偷偷買了票,帶她去看她最愛的偶像的演唱會。
一個人的日子,你也有好多好多抱怨,好多好多委屈。
你想他摸摸你的豬頭,哪怕是笑你沒出息,只會知道把他當沙包和垃圾桶。
微信、QQ、微博、短信和電話是你和他(她)在異地時,所有的且僅有的聯絡方式。
如果是異國戀,那就還得加上時差,軍戀更是受到紀律的約束。
他(她)成為了你手機里的寵物,代替他(她)陪著你。最大的缺點是不太乖,無法做到有求必應。
有的時候,為了等他(她)的一條短信回復,等一通未接的電話,習慣早睡的你也變得輾轉反側。
手機屏幕亮了又暗,暗了你又解鎖查看。
有的時候,你等了好久好久,耐心降到冰點,睡意全無,對方還是沒有動靜。
你生氣了,不開心了,有小情緒了,決定不再搭理他(她)。
可是,當信息提示音響起,熟悉的來電鈴聲響起,你還是會忍不住點開查看,接聽。
因為,原諒他(她),其實也就是一瞬間的事情。
有人說:到點了要開始檢票了,他就抱抱我親親我,說:去吧,我看著你進去。我轉身就走了,剛到檢票口,我就站不住了,眼淚就要往外冒。我轉身又跑出去抱著他,他一邊給我擦眼淚,一邊安慰我,幫我整理好凌亂的發型,我就跑進去了。如果可以,希望以后不要再有離別。
車站和醫院,從來都是歡笑和淚水最多,最集中的地方。
還記得大學的時候,因為和楊先生異地,所以經常是半個月或一個月的時間見一次,我坐車去他那邊,或者他坐車回學校看我。
雖然顛簸了一段旅程,但收獲的卻是兩個人滿滿的期待。
異地戀的人都是這樣,總是將攢了許久的生活費貢獻給了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中國鐵路。
還沒有出發就已經激動了好幾天,想著見到他(她)的第一句話要說什么,想著他有沒有又曬黑了,想著她是不是又變美了。
每一次往返的車票,每一張合影,都會特意留著,貼在本子上,標注車次、時間和票價。
每一次他要回去了,我都在車站里磨磨蹭蹭的,買晚一班的車,想方設法讓他多留一會兒。
可是,總是要走的。
前一秒,我們還嘻嘻哈哈地扯皮:
“你可趕緊走吧,我這邊還有帥哥等著的。”
“我早就想走了!”
發車時間一到,我就馬上吃癟。
他一眼就看出來了,抱了抱我,不再說話。
看著他檢票,上車,坐好,放好行李。
“你快回去吧,路上注意安全!”
“嗯!你到了發信息給我啊!”
再也說不出一個句話,一個字。
人家是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而我是一步一徘徊。
茫然地看著車子啟動,駛離站臺,越來越遠,直至消失在視線之外。
換做是送我,他也是這樣,帶著遺憾和不舍離開。
至今都記得楊先生給我的留言:
“什么時候你才能不走呢?”
這句話現在該換成我問他了:
“什么時候你才能不回項目呢?”
你這個不著家的大羊羊。
有人說:異地戀就像一個透明的罐子,兩個人看得見聽得到就是觸摸不著。吃飯的時候,看見碗里有你喜歡吃的菜想夾給你,卻又不知道你在哪里。下雨了很想問你有沒有帶傘,卻又怕你說沒有而我卻無能為力。
旁人說:“雖然電話看不見表情,短信聽不見聲音。可是,你們可以視頻呀?”
異地戀的人可以視頻,但不是隨時隨地。
隔著屏幕兩端的我們,就是觸不到的戀人。
兩地的路程,屏蔽了我們之間一切的觸覺。
只剩下單調乏味的聽覺和視覺,并且還不是當面聽到,當面看到。
“你的城市下雨了,
很想問你有沒有帶傘,
而我又不敢問,
因為我怕你說你沒帶,
而我又無能為力!”
這段話,在旁人看來,未免顯得過度矯情。
可能你也會不屑一顧地質疑:
要問就問,哪那么多廢話?
不就是下了場雨么,多大事兒?
不就是沒帶傘么,淋點雨怎么了?
這么大的人了,自己不知道出門要帶傘么?
我不想為此辯駁太多,只是想說:
這句話中所包含著的復雜心緒,可能只有經歷過,或者說正在異地戀的人才能感同身受吧。
要不我換一個版本,緩和一下惆悵的情緒?
聽說你的城市下雨了,
不知道你帶傘了沒有。
如果帶了,
這雨就TM白下了。
有人說:我已經哭濕了枕頭說不出話,你卻以為我鬧脾氣不理你。永遠都不知道對方需要什么的兩個人,怎么能一直在一起。
異地戀什么事情最糟心?
吵架。
一言不合就翻臉,不好好說話,翻舊賬,撂狠話。
“我就不!”
“我不想聽你解釋!”
“你閉嘴吧!”
“好!”
你一邊狠心把電話掛斷,他(她)打來再掛斷,關機,拔電池。一邊又想看看他(她)還會不會再打過來。
你哭累了,睡著了,醒來身邊還是只有自己一個人,腫著雙眼看著空蕩蕩的房間。
未接電話:0
未讀信息:0
然后,滿意了?
比吵架更鬧心的是什么?
冷戰。
那是一種可怕的長時間的沉默。
兩個人都憋著一口氣,認定誰先低頭聯系對方,誰就輸了。
于是,在爭吵期間,可能你發個紅包就能重新博得伊人一笑。
轉到冷戰時,你身體都掏空了對方都不肯回復你半個字。
這對于兩個本來就只憑通訊工具、美好回憶和信任牽連著的人來說,造成的心理陰影和后續影響都是非常非常大的。
它所產生的失望和憤怒,絕對不像是錯過了剛出的新品,買不到限量版的包包,看不起偶巴的簽售會那樣簡單。
因為三天之后,你可能就嘗到了別的甜頭,相中了另一件心水的東西,就連換了一部劇,你都可以連帶著換了一個“老公”,宣告愿意為他生猴子。
兩個人發生了冷戰以后,在那一段仿佛真空的時間里,各種負面情緒開始瘋狂滋長。
它們積聚著,壓抑著,在兩個人之間形成了無形的障壁。
于是,他開始懷疑這段感情是不是還走得下去,有沒有繼續投入的必要。
她也開始思考是不是最初就應該聽從朋友的勸告,不要標新立異地談什么異地戀,到頭來傷情又傷錢。
最后,不歡而散,還要推脫說是因為兩個人的距離太遠,因為你不懂我,因為你不知道我要的是什么。
是啊,你不明白。
她最愛超酸的檸檬,你偏偏給她買了甜膩的蛋糕。
他享受陽光和沙灘,你非要讓他待在室內不外逃。
你將你以為是最好的東西給了他(她),卻不問這些到底是不是對方真正想要的。
你責怪對方冷漠不領情,辜負了你的一片情意,連一聲感謝都不說。
殊不知,你眼中慷慨的付出和給予,實際上帶給對方的是難已拒絕的壓力。
我愿意,將最好的一切都給你。
但前提必須是:
被你需要。
有人說:不容易,卻也不想放棄。用孤單的青春,換無悔的白頭。希望有一天,聊天記錄會變成耳邊溫柔炙熱的呼吸,電話里的晚安會變成臉頰的親吻。
世上無難事,只有肯放棄。
可是我們不愿意放棄,不相信異地戀不得善終的怪圈。
一輩子歲月是那樣長,只要那個人是對的,多熬幾年孤獨的時光又如何?
大家都說異地戀不容易,太難了,就沒見過幾對能夠走到最后的。
害怕看見花落、花敗、花凋零,所以索性干脆就不要讓它開始。
對待異地戀不得善終的恐懼,亦如是。
正因為如此,很多人也就因此感受不到期待花開時的心動,看到花朵綻放時的喜悅,失去了聞到花香時的驚喜,自然也看不到被吸引翩然而來的蝴蝶。
想念他(她)的時候,就會翻看那一張張車票,一通通電話,一條條短信。
它們都是這一段異地戀的見證人,親眼看著兩個人的路越走越遠。
期待有一天,可以不再靠它們來慰藉,而是一個鮮活的你,就站在自己的面前。
希望有一天,枕邊躺著的是朝思暮想的你,一轉身就可以擁抱你,醒來時看見你和陽光都在自己的身邊。
相信有一天,能夠聽見你清晰的心跳聲,捏捏你肉肉的笑臉,而不是隔著耳機聽你在哽咽。
只是,有一天,會是哪一天呢?
有人說:有時候真想把時間撥到十年后,看看自己最后娶的人是不是你。
情歌聽了許許多多,俏皮的,苦情的,失戀的,重生的,都有。
但刻在心中的,卻唯獨只有這一句:
“我怕時間太快,
不夠將你看仔細。
我怕時間太慢,
日夜擔心失去你。
恨不得一夜之間白頭,
永不分離。”
——出自《至少還有你》
想讓時間過得快一些,你回來的日子就能快一點到來。
想讓時間過得慢一些,你離開的日子就能慢一點降臨。
你來了,如約而至。你來了,匆匆而來。
可是,你又要走了。
你走了也好,要不然我總擔心你要離開,惦記著你離開的日子。
想穿越到十年后,看看,最后娶我的那個人,我嫁的那個人,是不是你。
可是我們又不敢奢望太多,也不敢把時間想得太遙遠。
如果,那個人不是你,該怎么辦呢?又能怎么辦呢?
別忘了,我們談的可是一場連“明天你是否會依然愛我”,都可能成為彼此困擾的異地戀。
如果不是,請你一定要告訴我。
因為,深情而不糾纏,這樣的處理方式是我最喜歡的。
一年一度的七夕將至。
巧克力買了嗎?玫瑰花買了嗎?口紅買了嗎?
沒買沒關系,真的,沒關系。
對于異地戀的人來說,這些統統都不是最重要的。
他(她)能回來看看你,抱抱你,就是最好的禮物。
如果他(她)足夠誠懇,就不會舍得讓你一直等。
真心祈愿每一段異地戀,每一對堅守異地戀的人都可以:
將彼此的感動事無巨細地保留,不要讓時間腐朽了初衷,努力打敗所有有形和無形的距離,實現對彼此的承諾,終成眷屬。
答應他(她):
熬過了異地戀,就是一生。
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