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很容易就被兒子的表現點燃情緒,而其他人則不會,這是為什么呢?
其他人不會反復打擾我,他們是外人視覺,說一件事情自然而然會考慮到我會拒絕。
兒子對媽媽跟親切,容易任性。
當我忙碌的時候,回答問題的耐心會減少,一但回答了超過3-5次以后,特別是他問的問題不符合我的心理預期,或者故意說反話,或者沒有優先滿足我提出的要求,我就會生氣。
我最生氣的是,他沒有優先滿足我的要求,比如我想讓他先寫完作業再玩,他寧愿花半個小時跟你爭論為什么,這個過程我的耐心會到達極點,甚至想要動手打人,讓對方快速聽從。
想動手的根本原因之一,在于我曾經跟他好好協商過,或許就在昨天,一但媽媽輕聲跟你商量事情,你就要按要求做哦,才過了24小時不到,又不認賬了,潛意識里是給他設置了道德預期,認為他不講信用,而自己還沒意識到。
我討厭失信的人,而他不知道這個行為是說話不算話,是失信。而他即將八歲,我是不是沒有掌握到他成長的規律,在行為習慣的培養上,距離預期想法太遠。
房間里面一團糟,他總是可以搞亂整齊度,把自己的作業散落一堆。我沒有時間引導或者陪他一起整理歸位,他好像還不具備這個能力,且這個能力是我潛意識里希望他有的。
當時我突然想起來,要把物品首先規整好,等他要用的時候,得先申請,但這不符合現實情況,我不能一直盯著他,而且這么做太死板了。
外面兩個妹妹時不時哇哇哭,他不體諒我,跟妹妹爭搶注意力,在我面前博取關注,并且采用不恰當的方式。這讓我有些氣惱,因為他沒看出來,我其實更在意年紀更大的他,他是哥哥,時而很懂事,時而又有些任性,他有自己的想法,希望自己做主,哪怕跟我爭論一分鐘的主動權。
我希望他自己做主,但做主的后果最好是:我眼中的有利的。比如按時完成作業,比如不要因為被姐姐打了在那兒發脾氣,自己惹的自己消化,比如不要情緒化的尖叫,保持安靜,保持積極向上,對自己的生活有所計劃等等。
潛意識里,我把他當做對自己要求了。因為我平時對自己人這樣的,所以在特殊場景之下,我突然在乎起他的表現來,帶入自己對自己的要求,去對待一個自己小時候,還不具備相關能力的小時候。
最后還是因為他我恢復了出廠設置。因為他按照我的要求,也按照他的預期完成了作業。
還因為他不記仇,在我還在生氣的節骨眼,死皮賴臉的又來喊我,這又激發了我對他的積極評價:大氣。潛意識我會說,我是小氣的女生,他是大氣的男子漢,小小男子漢。還是帶入了道德預期。
還因為他盡管生氣,在看到妹妹哭鬧的時候,表面上他也想發脾氣,實際又悄悄吼了一下妹妹,給她扶正了奶瓶。這在某種程度上安慰到我了,認為他不只是關心自己。對了,潛意識里,我希望他接受不要只關注自己,接受偶爾的不公平,接受大哥的身份,接受大哥的表現預期……
盡管我大多數時候和藹可親,但無理取鬧起來依然情緒化嚴重,這是我認知邊界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