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過去常常會想人生到三十歲是什么樣的呢, 也會常常問自己到底要過一種什么樣的生活呢?答案隨著飛奔的日子逐漸的蛻變,逐漸的清晰,逐漸的豁然。 對于“三十而立”這句評語,后人給出的解釋有很多,比較受認同的說法是“30歲人應該能依靠自己的本領獨立承擔自己應承受的責任,并已經確定自己的人生目標與發展方向”。簡單一句話,30歲,人應該能坦然地面對一切困難了。
過去常常抱怨自己失去的太多,今天則感謝自己得到的其實不少;過去常常為了一點點小小的誤解把某某某恨得咬牙切齒,今天則知道原來沒有人有義務給你快樂;過去常常執著地堅持自己的感受,終于是忽略了別人的感覺,今天則開始體貼別人對自己的好,畢竟這世上沒有一個人非要對另一個人好;過去常常想著作一個很了不起的人,今天則懂了作一只小小鳥也可以在自己的天空飛得很高;過去常常憧憬著經歷一場深刻的愛情,今天則發現原來最深刻的愛往往歸于平淡;過去常常遺憾著更早的過去,總是惦記著讓一切重來一次,今天則學習忘記已經錯過的人和事,更加珍惜眼前擁有的幸福。
人活到一定的階段就開始明白原來什么樣的活法都是可以的,什么樣的選擇都是不必后悔的,也是不可能回頭的。轟轟烈烈是一種絢爛,恬靜淡然也是一種境界,無論哪一種都是你自身的需要和對人生的詮釋。
生活也永遠都密布著壓力,那是我們對親人的責任,對自己的承諾,和對生存意義的探詢。可是我們大可以以一種很坦然的態度去面對,有時候最深奧的哲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