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秋冬,你最喜歡哪個?此刻的你心里有答案嗎?
今天上外教課,老師在講天氣。在我們困倦之時,他拋出了一個問題:你最喜歡春夏秋冬哪個季節?
先是春暖花開的春姑娘,幾個女生舉起了手。帶著滿滿對春天的渴望。
然后是火辣辣的夏天,幾個男生熱情的舉起了手,帶著一絲躁動和想象的清涼。
隨即是金黃麥穗的秋天,不出所料的寥寥響應,似乎大家都是知秋不喜秋。
最后是白雪皚皚的冬天,這時卻出乎意料的出現一大批冬的擁躉,這其中也包括我—一個對冬天有著深深癡迷的戀冬者。
我從小在北方出生成長,對冬天的印象再深刻不過。
凜冽的寒風吹刮著臉龐,不時幾股肆意的寒風游蕩在大街小巷。仿佛在對世人宣告,冬天來了!你們的冬天來了!
當然伴隨著冬天的不只是挫骨的寒冷,它還會帶來驚喜。像一個孩子一樣頑皮,先給你一巴掌,再給你一塊糖。
這顆糖無色無味,無影無蹤。它總是會在捉摸不定的時節突然出現。那紛紛灑灑的架勢像極了長大的孩子迫不及待要掙脫母親的懷抱。
它是如此的熱情,一頭便扎進這大千世界,在寒冬里帶來一份無法言說的熱情與奔放。它毫無顧忌的親吻每一寸大地的肌膚,擁抱那些凋零的花草樹木,與每一個大街上的陌生人握手致意。
一場打招呼過后,這個叫雪的孩子便安安祥祥的躺在地上休息。它在用身體和大家交流。
記得奧運會那年,我還在上小學。那年的雪下的特別大,天很冷。但那個冬天卻帶給了我最難忘的記憶。
剛剛轉校的我很不適應,但卻因為這場雪讓我和同學打成一片。我不僅收獲了友情,還擺脫了不適應。那幾天我們瘋狂的打雪仗,堆雪人。盡管手已經腫的不成樣子,但我們還是樂此不疲的去攢雪球、推雪人。
在那個滿地潔白的世界里,我看到了這世間最純真的笑臉。這份潔白與笑臉融為一體,讓我終生難忘。
我喜歡冬天不單單是那幾場雪。更多的是溫度,那個在別的季節里感知不到的溫度。人對于低溫總是要比高溫要更加敏感一些。我想的確是這樣的,不然為什么人們對寒冷總是印象深刻。
我喜歡那種溫度,那種在冰天雪地里站著,心里卻暖意洋洋的溫度;那種在街頭捧著一份烤紅薯,嘴里冒出的溫度;明明自己的手腳冰冷,但還是會去想溫暖別人的溫度。
我喜歡冬天,很冷的冬天,最好是下雪,可是在南方卻很少下雪。冬天,冷的靜,冷的美,感覺周圍環境和諧。小時候,爸媽在冬天才不那么忙,大人會在冬天閑下來陪伴家人,會在家里。我覺得這樣很溫馨,這樣才是冬給與我們最好的饋贈。
襯衫、毛衣、秋衣、毛褲、大衣和棉襖。每一個自帶溫暖的名字。就這樣一層層把自己裹上去的時候。感覺自己真的可以照顧好自己,給我安全感和滿足感。確定我有人照顧,滿足于我可以愛人。我也一直被人愛與關懷著。
有人說,冬天太蕭條,不適合運動。而且缺乏生氣與活力。可能是成長的緣故,我喜歡這種寧靜的氛圍,喜歡這種蕭瑟的感覺,喜歡這種毫無生氣卻充滿靈動的樣子。在繽紛的寧靜世界里盡情的思考,發呆。讓煩惱被白雪深深掩埋。
如果是小時候思考這個問題,我肯定會不假思索的回答出其他季節,并附上幾條類似我可以自由玩耍的理由。但現在我肯定會回答冬天,同樣像小時候那樣堅決不帶猶豫。但不同的是我不會再找任何理由。
冬天的節日總是格外的多,人們也總在冬天團圓,又在每一個冬季分離。整個冬天見證著你的成長,加固著親情友情和愛情。不是冬的無意,而是人的有意。
冬,一個冰冷的字眼。寒冷,一個沒有任何溫度的詞語。但卻是這樣的存在讓我們格外感知彼此的溫度,讓心跳動的更加溫暖,讓愛變得更加生動。
你聽的見嗎:我很想要過這樣一個溫暖的冬天
有一場踩起來嘎吱嘎吱的大雪
有路燈下昏黃得模糊的暖光
有趴在桌下酣睡的貓咪
有熱烘烘的烤地瓜
有一壺暖胃的酒個
有本想看的書
有窗上的霧
有大毛毯
還有你
我喜歡冬天,沒有理由。就是喜歡。你呢?
再寒冷一點,雪花飛舞的冬天。那年我經過你的門前,我們一起漫步的那條街,再遙遠一些,青春朦朧的季節。
你的笑凝結在風里面,像白雪一樣淹沒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