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的時候,總喜歡想一些形而上的東西,用以指導自己的人生。除了生和死,還想過婚姻和愛情。
理想的狀態應該是找到一個自己喜歡又喜歡自己的人、戀愛、成家、相伴一生。在我看來,婚姻是愛情自然的結果。愛情是走向婚姻的前提。沒有了這個前提,人生該是多么的漫長和無趣;而相愛的人走進婚姻的城堡,在里面長相廝守,共歷風雨,共擔責任,也是人生的正途。
已經忘了什么時候開始對愛情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了。應該是讀了中文系之后。只覺得看了很多的文學作品之后,感覺愛情就是一只帶刺的玫瑰。雖然好看,可是當你去采摘的時候,一不小心就會被刺到。印象最深的應該是《傷逝》了。真的很佩服魯迅,那么冷峻的人居然也寫出了如此深情的文字。結論是如果沒有了經濟作為堅實的基礎,愛情也就失去了附麗。可是涓生的悔恨清楚的說明,如果讓他再選擇一次,他應該會挽留子君。即使是他自己很困頓。這個故事告誡大家,在走向愛情的時候,該考慮考慮愛情之后的飯碗問題。如果愛情的雙方都沒有飯吃了,愛情也就可能到了盡頭。近100年過去了,這樣的告誡在今天仍然有它的現實意義。大概人性就是這樣吧:人必須在滿足了最基本的生存的需求之后,才會有精神需求。還有很多這樣的人,被愛情所傷,于連、維特等等。這一切的一切,足可以說明這朵看上去很美的花朵,還有一個致命傷,那就是脆弱。
人類一直生活在追求愛情的夢境里,深陷而不能自拔。從2000多年前的《關雎》,到現今的觸目皆是、觸耳都聞的信息媒體,愛情被從古至今的文化人描了又描,已經涂上了太多的油彩,失去了她本來的面目。愛情的美好蠱惑著一代又一代人,到如今,更成了市場上永不退敗的經濟增長點。在賺取人們淚水的同時,賺取著大把的鈔票。
人有的時候真的是很虛妄。找到了一個不錯的東西,就拼命美化她。于是愛情就成了美好的,婚姻就成了愛情的墳墓;愛情是純真的,婚姻可能就是動機不純的;愛情是互愛的,婚姻可能是單向的;愛情是甜蜜的,婚姻是痛苦的;愛情是自愿的,婚姻是被迫的,愛情是轟轟烈烈的,婚姻是平平淡淡的;愛情是浪漫的,婚姻是現實的,等等等等。于是,一代一代的人就在對愛情的憧憬中走像愛情,然后大多數人在愛情編織的夢境破滅之后,帶著永遠愈合不了的心靈創傷走向失落而略顯無賴的婚姻。在對愛情終生的悼念中將就著度日,還對年輕的后來者說,不要相信什么愛情!
人們自己欺騙了自己,卻還不自知,而把所有的罪責都推給了愛情!
如果所有的人都用普通的眼光看待愛情,那會怎么樣?愛情是浪漫的,也是現實的。花前月下之后是鍋邊灶臺;愛情是愉快的,也是沉重的。災禍降臨了怎么辦?疾病襲來時又該如何?愛情是兩人的,也是大家的。兩人可以接受的事情,雙方的親屬可以接受嗎?愛情是短暫的,更是永恒的。在甜蜜的開頭,是否想到過以后幾十年的對對方的責任呢?愛情是永恒的,也是善變的。今天的甜言蜜語是否會演變成他日的殺人利刃呢?假如把愛情跟婚姻看成是一體,那么披在愛情身上的一些華麗的外衣就會自然剝離。假如把愛情跟婚姻一起展示給人們,幻想也許就會少一些,理性可能就多一些。假如在追求愛情的時候準備走向婚姻,為愛所傷、為情所困、為婚姻所累的癡男怨女是否會少些呢?
?愛情其實很簡單,就是世上的兩個不完美的人(包括人自身的缺點和雙方家庭的不足)相互認可了對方的不完美,在之后的日子里,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愛惜、相互扶持、從而相約走完一生!愛情是現實的、真實的、可變的、需要雙方去維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