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有位兒時玩伴問我,說是要考公務員,在網上能不能找到免費的資源?
我告訴她趕緊打消這個念頭,除了推薦需要付費的課程,還順道罵了免費一句滾粗。
我們向來喜歡免費,聽見免費,感覺身體的每個毛孔都打開了一樣。
不可否認,網絡上經常有人做慈善似地發布免費課程,跟貼的人還一個勁地回復樓主好人。
事實上,收到的“免費課程”你大多只能搖頭呵呵噠。
1.免費背后隱藏著天大的秘密
知乎這兩天有個很有趣的話題,說是為何現在生活水平這么高了,依然很少人用洗碗機,回答里有一條很有意思,大概意思就是現在很多中國人依然覺得金錢比時間更重要,認為自己能花時間做的,為何要花錢去買個腐朽資本主義的產物-洗碗機。
廠長是認同這個回答的,相同價值觀的例子還有很多,每天清晨,附近針對老年人的”會銷“已經賓客滿堂,門口甚至還排著隊,老年人時間充裕,對他們來說,與其在家枯坐消磨時間,倒不如反復排隊、整天開會領些大米和雞蛋回家。
可年輕人這樣做行得通嗎,收獲和付出孰高孰低?
免費獲取,表面上我們沒有付出任何代價,然而這背后隱藏的是時間成本和效率成本。
再深入一些來思考,拿時間代價換取的免費,真的就是我們需要的嗎?
2.節儉是種美德,可免費的東西真的好嗎
不可否認,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處處節儉,甚至“摳門”,不舍得花錢,不舍得丟掉不適用的舊物。
早在七八年前,廠長打算考公務員,沒舍得花錢買正版的教材,經網友熱心推薦,于是在某知名論壇上收集下載了大量的專項練習題,當然這些所謂經典練習題并不是伸手就來,還得刷帖積分,用積分來換。這些練習題號稱類型完整,答案公認,好似“天上不生,地下不長”,于是不?;靥@取積分,然后下載,直到堆積滿整個硬盤分區。
好不好,看療效
幾次考下來,全面蒙圈,所謂經典不過就是過時,所謂全面就是沒有針對性。一場名為免費的追逐以連續三次考試失利告終。
熱衷蹭免費資源,在剛出身社會的人身上體現地更加明顯。盡管收入不多,但他們寧愿花錢淘寶一大堆用不上的廢物,也不愿花錢買一本正版輔導書。
廠長有個弟弟,一直很想考進體制內,但時間過去幾年都沒有什么起色,每次身邊的過來人都說,那有什么好學的,我來教你,于是他也覺得有道理,身邊就有過來人,干嘛花那冤枉錢,能省則省,還可以多上淘寶買幾雙鞋子。說來容易,做來難,輔導需要騰出空閑時間,需要準備課件,怎么教啊,于是一味遷就對方時間,遷就對方的需求,好不容易找到了雙方都合適的時間,一開始學習就陷入占用別人休息時間的內疚之中。
很明顯,這樣的免費還不如一場純粹的雇傭。
3.讓顯性的雇傭關系替代隱性的人情時間效率代價
《刻意練習》提出,有目的的練習很重要的一個因素是“反饋”,這樣的反饋來讓練習者知道什么地方犯了錯,該如何調整,而且這樣的反饋在任何領域都是必備的,簡而言之,要進階,就得找一個導師,盡管這可能會花費一些金錢,卻是綜合成本最低的。
有人會說,我們能找到免費的導師,是的,我們總習慣尋找免費的“反饋”。從醫生到律師,從老師到會計師,我們總希望從這類人身上獲取免費的“反饋”。
然而這樣免費的代價往往是非常昂貴的。人際關系、時間、心情和獲取信息超預期時愧疚補償感。那么該如何破除這種追逐免費的習慣呢?
讓顯性的雇傭關系替代隱性的人情心理效率代價。
廠長以為,我們大可為優質內容劃出一筆預算,??顚S?。
如果沒有花出去就是無能!當你花錢的時候你自然沒有了免費時候的心理負擔。更為重要的是,你可以坦率地提出合理的訴求,實現更平等地交流,這或許就是學習最舒適地打開方式。
而廠長我自從那次考試經歷后,更喜歡為優質內容和時間付費,一旦遇上優質的資源沒有付費,心理愧疚感就非常強烈。
甚至有時會擔心,我沒付費,我怎知道你有沒有盡全力
當你花完這一筆錢,回過頭來看,你正成為一個更好的你。
而所有這一切都會為你打開一扇新世界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