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中的“我們”是泛指,寫這篇文章的我,依然熱血,二貨如初。
還記不記得16歲的你,陽光又純真,稚嫩而沖動,滿腔熱血又充滿相信,但你對自己不滿意,你急切地想要變成大人的樣子,成熟、圓滑、通透。那時候的你,如果上帝讓你拿20年的光陰去換,你會不會做這筆交易?
下午有個講座,我聽了一會兒,有點坐不住。想著還有個稿子沒寫,就溜出來回去寫稿。
在大廳,迎面有個人給我熱情地打招呼。由于是逆光,我有那么幾秒鐘沒有分辨出對方是誰。走近,原來是某系統(tǒng)單位的老鄉(xiāng),北大畢業(yè)的高材生姑娘。
跟她認識五年,我們平時交往并不多,有微信,但從沒聊過天。應(yīng)該說算不得朋友。但每次,她看見我,總是超級熱情地打招呼,還會聊一會兒。
有時候我也會恍惚,我們有這么熟嗎?想一想,我們山東姑娘都熱情,這是一大優(yōu)點,我理解。再就是,情商吧。
關(guān)于情商這個詞,我越來越覺得,說白了,就是心思越來越細膩,心眼越來越多,說話知道聽話聽音,身邊事懂得察言觀色,能忍,也能裝罷了。
至于所謂高情商就是讓別人舒服、不讓別人和自己尷尬之類的話,是情商的更高境界罷了。普遍精致利己主義者的大小環(huán)境里,如果有善意做加持,高情商大概就是,達到自己目的的同時,讓別人也開心。
話說回來,姑娘看見我第一句話就是:“你一點都沒變!”
緊著又補了一句,“變漂亮了”!
我回說“胖了胖了”。
她問我是不是上兩會。我知道她肯定看到了我昨天發(fā)的朋友圈,上面還有我ps過的照片。
后來路上我一直在想,明明說我一點沒變,怎么還變漂亮了?我清楚地知道我什么樣,所以就能聽出她只是客氣寒暄而已。但我又一想,雖然這話不實在,但我肯定不會生氣,甚至還很受用,明知道這是假話。
這就是常說的“會說話”吧。即使明知道說的是假話,說得讓人愛聽,至少不煩。
然后又聊了幾句她調(diào)動了部門的事情。一開始,她說自己忙,調(diào)到了新部門。話到半截,看出來她不想說調(diào)部門的事。也許是低調(diào)和謙虛。
我看出來了,緊接著就問她調(diào)哪里了。我理解中,那是更重要的部門。
又聊了幾句其他的事,最后像往常偶遇一樣,熱情地再次相約哪天聚聚。
這只是一件引發(fā)了我思考的小事。
不管你愿意不愿意,隨著時間流逝,世相看遍,人間煙火的脅迫與沖刷,我們都變成了自己當初向往或厭惡的那種人。
稚嫩、活力、沖動、天真永遠是青春的標簽。并沒有誰愿意或者可以永遠熱血、永遠不屑一顧、永遠棱角分明。
這就是生命注定的旅程。
時光給每個人的面龐,都會刻下一道道歲月的痕跡。它會奪走那些青春的東西,變成生活重壓下的油膩中年,蒼蒼老年。
我們變得通透圓潤,但也不再單純。
對于中年人精這個詞,最先體會到,是看一些綜藝節(jié)目。
比如竇文濤,馬東,蔡康永,高曉松,馬未都,等等。
他們涉獵書籍、世事廣博,人生經(jīng)歷豐富,對生活、對人性有透徹的理解。看他們說話,真是話語可做刀槍。
也許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成年人之間的交流,眉目顧盼間,都閃著玄機。稍一不留神,就可能錯過關(guān)鍵信息,或者掉坑里。
但又一想,世事洞明、人情練達之余,偶爾閃爍著那么一點真,才更可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