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
從今天開始,筆者不定期更新《小說寫作技巧20講》讀書筆記,以饗各位愛好小說創作的同仁。
這是一部出版于1929年的書,曾經十分暢銷,中國譯本較少,目前已經絕版,但是其中的內容非但沒有過時,對于如今的小說作者(或者打算成為小說作者的人)來說,還相當具有參考意義。
本書表面上看是廣義上的小說寫作技巧,其實是針對短篇小說來寫的。由于短篇小說和長篇小說是兩種不同藝術形式,其創作方法和表達方式也不盡相同,因此,對于長篇小說創作的參考價值可能有限。
本書用詳細盡的文字對短篇小說創作進行解析和指導,但是鑒于東西方文化的差異,語言形式及讀者的鑒賞標準也會存在差異,因此,書中內容只可作變通之用,不可生搬硬套,所謂盡信書則不如無書是也。
由于原書行文略顯繁瑣,且原配套參考書已不可考,本筆記將列舉、解讀本書中精髓內容,兼有筆者的理解和拓展,并配以相應的經典參考文章以助于理解。
如無特殊說明,筆記中的“小說”通指“短篇小說”。
第一回 ?怎樣使小說引人入勝
從兩個方面判斷小說作者的寫作技巧
一是對結構的掌握(構思能力);二是藝術地表現題材的能力(表現能力)。
一個作家的上述兩種才能應當同步發展,構思能力和表現能力同等重要,但是,西方的經典短篇小說和中國優秀短篇相比,更偏向于故事型,中國的優秀短篇偏向于寫意和抒情,比較,汪曾祺小說《受戒》和歐亨利小說《警察與贊美詩》。但是,無論東西方,小說需要由情節推動毋庸置疑。
小說的核心任務是表現人物性格,把人物寫活
如何表現人物性格呢,需要通過角色對于生活中種種刺激因素的反應來表現。
這里的角色一般為小說主角,刺激因素可能是別的人物,也可能是某個事件,也可能話語等等。角色對刺激因素的反應,通常是在一次次的情節中發生的,這某一次的情節稱為聚合和交流,也可以稱描述單元(場面)。
每個場面中主角都是為了一個明確意圖而行動,這一連的意圖與行動,無論成功與否,將構成小說的發展,最終推動形成小說結局。
為了使小說充滿意趣,保持讀者興趣,應當選擇導致了整個小說的情節轉折點的描述單元(場面)。有一點要記住,各個場面的目的和整篇小說的目的都可以形成趣味性。
小說的戲劇性更多是在描述方面,而不是光靠情節。一個能夠把描述單元同故事轉折點交織在一起的作者,可以使任何事件富有趣味,富有趣味才能抓住讀者的興趣。
小說的格局
小說的格局最終表現為一系列情節片斷,也就是描述單元,這些片斷進一步分解為:1.刺激因素(別的人物、事件);2.角色(主角);3.角色的反應,體現為角色性格。
一篇小說一般由開端、主體和結尾構成。開端點明敘述問題,提供故事背景和角色的材料;主體就是故事本身,由一系列的場面構成(聚合、交流);結尾表現為最后的行動,將解決掉開端提出的問題。
小說開端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情境,通過它,讀者知道故事主角面臨一個需要加以解決的問題。
第二部分是“解釋性材料”,通過作者解釋性地說明,讓小說的情境或主角面臨的問題,變得合情合理并且饒有趣味,即為了解決問題,主角面臨的限制條件,如果沒有限制條件,則不可能有小說。
關于趣味性
說到趣味性,小說中主要有兩種趣味性存在。
1.內在的趣味性,比如說《警察與贊美詩》中蘇比想要進監獄的目的,本身就有趣味性。
2.是“合成的趣味性”,事件本身趣味不大,但是在主角特殊的情形下,變得非常重要而有吸引力。比如《麥琪的禮物》,德拉要送給丈夫一件圣誕禮物,本身并沒有多少趣味,但是她非常貧窮,沒有錢買禮物,這就造成了趣味。
第二種趣味性主要依靠“解釋性材料”來賦予,但是第一種趣味也必須依靠“解釋性材料”來讓事故清晰明了,真實可信。
抓住讀者興趣的十種方法
1.引人注目、引人聯想和富于刺激性的標題;如,博爾赫斯小說《死人的對話》,契訶夫小說《裝在套子里的人》。
2.盡快使讀者意識到故事情境,也就是主角面臨的問題;如, 歐亨利小說《警察與贊美詩》
3.使情境具有重要性(內在的或合成的);如,契訶夫小說《小官吏之死》,屬于合成的重要性,或者叫相對的重要性,主角因為打了一個噴嚏惹出亂子,但是這個噴嚏打到一個領導頭上,于是顯得特別重要。
4.故事情境或主角的獨特性;如魯迅小說《孔乙己》。
5.把表面平凡的事描述的非同一般,這需要思想的獨創性,而不光是措辭表達的問題; 如,魯迅小說《狂人日記》。
6.依靠對比手法,將不同事物并列,襯托出趣味;如安徒生的童話《皇帝的新衣》里以小孩子的話和大人對比,再如我正在閱讀的蕭紅的小說《生死場》第十四章“到都市里去”,以城市里商店和外國人的富有襯托出金枝的貧窮,進而給她的行為賦予意義。
7.制造沖突,也就是要去克服的困難和要造成災難的懸念。如魯迅小說《鑄劍》。
8.展示沖突或是主角與敵對力量之間的斗爭。在結構良好的小說里,沖突應當由主要事故情境派生出來,在一系列沖突中展示矛盾。和敵對力量之間的聚合和交流時文筆生動固然重要,但是也要注意情節意識,向讀者指出每次聚合和交流的結果,如上據說,這一系列的結果促成小說結局。如魯迅小說《鑄劍》。
9.小說結尾的滿足性趣味(巧妙的突然轉折等),比如歐亨利的一些經典短篇,如《警察與贊美詩》、《麥琪的禮物》等。
10.獨創而迷人的語言描述,如魯迅小說《孔乙己》,再如,我十分喜歡的長篇小說《一句頂一萬句》。
以上介紹僅供學習中的了解,具體寫作中并不會分的特別清楚,大部分時候,是若干種方法的融合的結果。
要記住:創作的熟練只能來自實踐,想象力和自然界的萬物一樣,要靠喂養才能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