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亞那邊的天氣溫暖得有點過分了,四季如春,所以長年累月的住著一群候鳥,大概就是十月尾就往三亞那邊飛了,多數以東北人居多。新崛起的重點旅游城市,發展快,機會多,很多東北人也就扎根下來了。張老就是其中的一個東北候鳥,有著東北人的豪爽,卻沒有東北大漢的個頭;穩穩當當的坐著老總的位子,待人謙和,員工上下都很尊重他。遺憾的是五十七,將近花甲的人了,卻膝下無子,我想大概也是這個原因所以常找我去喝茶。我問張老:“你是不是想收我當干兒子啊”他風趣的笑了“哈哈,你想找個年薪過百萬的便宜干爹,我也想找個身家過億的干兒子啊!你要努力啊。”張老這個人雖然老了,但是腦子一點也沒退化,鬼精鬼精的,有時候感覺還有點調皮,不過,姜還是老的辣。
那天他突然問我:“誒,你有沒有犯過什么大的錯誤?”我想了半天,好像還沒有,除了不好好讀書以外,當然有些錯也不能輕易的對人說,有些是不能對任何人說的。張老看著我,意味深長的笑了笑,他將一口茶泯盡慢慢說來:“人都犯過錯,重要的是我們心中檢查自身的體系,我們生存在這個世界,法律會制止有膽有謀的強人強取豪奪,道德會約束一個人的日常行為,只有心中的明鏡,也就是我們自身的體系才能長久的檢查我們自身,以免我們犯下什么不可原諒的錯。以心觀身,正我衣冠”張老說話總是點到即止,然后斟茶,喝茶,斟茶,再喝茶,滾燙滾燙的茶一杯杯下肚,我在心里認認真真斟酌這位花甲成功人士的話。我知道張老的心地很好,我也不曉得他喜歡我哪點,不過他人就是心地好,單憑他能夠體諒員工這點就能說明他心地好。過了些天聽人在私下里討論張老,說張老老婆懷不上,但是他也沒找別的女人,張老這個人有良心哩,以前他很窮的,老婆一路陪他熬過來,沒有半句怨言。對此我對張老的尊敬又多了幾分,也更為慎重的考慮他說的這句話“以心觀身,正我衣冠”衣冠是在人前顯露君子的,穿戴整齊便玉樹臨風,而我們心中也有一套衣冠,即使別人看不見,自己也必須整理得干干凈凈、整整齊齊。
說,不說人壞話
做,留條后路
聽,明辨是非
行,不帶傲嬌
動,帶點骨氣
長久以來這一系列的言行舉止會根植于內心,形成屬于你的一套體系,也就是你的“自我”,它會時刻警惕著你犯錯,哪怕是做了一丁點與目標的你背道而馳的事就會糾結半天,這就是明鏡,而后以心觀身。
年頭,有一小孩輟學從文寫作,他覺得讀書再好也比不上父母,于是便輟學出來打工,想專心寫作,可是自己本身基礎也沒有,經歷也沒有,看過的事物也一星半點,寫什么呢?后來和她談了一下,她說你就像一面銅鏡,正我衣冠。這我才又想起了這句話——以心觀身,正我衣冠。
說到寫作這事,但凡著作幾乎都和是否出于名家學院不有太大的關系,而是和作者本身的經歷沉淀有關,和年齡有關。我不太相信那些年紀輕輕的人就說自己很成熟,當然包括我自己,沒有一定時年歲月,即使再精彩,再多苦難,那也經歷不過多少,要知道經歷是費時的一件事。
然后我喜歡讀書,特別是那些經久不衰的著作,像厚黑學、平凡的世界、追風箏的人,那些基本上都是作者一生智慧的沉淀,我竊喜的盜取他們的思想加入明鏡中,成為了明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書,那些小說,以恢宏的氣勢描寫出來的是整個世界的人情世故,假如每本書你都能偷到一兩點應用于生活,不久你就成為了一個飽經滄桑的老人了。你看待事物和接待事物的方式也一定不會和平常人相同,因為能洋洋灑灑寫出幾十萬字經久不衰的必定不是凡人,而你盜竊的思想也必定不是凡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