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質量與做什么事沒關系,在于做事時的心情。就像徒步行路的人,有人為了休息,有人迫于無奈。智慧的呈現通常是愚昧,但缺少智慧融入的行為是真愚昧。明白人難得糊涂,糊涂的人不明白,生命的質量體現在生命對生活的態度。
一、生命是一張畫布,美麗的人生要自己去畫
生命是一張畫布,用智慧做葉,幸福做底色,苦難是艷麗的花朵,不幸是畫中崖壁,經歷氣氛的點綴,美麗的人生要用自己的經歷去勾畫。這么說是因為沒有經受苦難的人生不美麗,沒有閃光點,美麗來自心動;不幸是生命難以跨過的門檻,所以比作崖。苦難和不幸是有成就的人日后時常懷念的地方,也是人生的轉折點。人生處處是風景。幸福來了享受它,痛苦來了體驗它,困難來了克服它,不幸來了邁過它。能體味到生活中的禪,所有體會的底蘊都是幸福。
二、生命的意義就是心中所念
生活少不了分別與對立,愚昧與智慧,幸福與苦難。遇到不幸發生,會想著凡是讓我痛苦的,必使我強大,使我不幸的,給我重生機會。苦難是幸福的因,不經受苦難,沒有幸福可言,回避困難就是逃避進步,不對二者刻意分辨,心內強求,就是圓滿的智慧。生命的意義就是心中所念,在日常生活里表現出來的對人與物的態度。心中裝著狗屎,生命就是大糞,心里裝著佛,生命就是一尊佛。人生在世,常想好事,想快樂的事,生命就快樂。想著害人,裝著嫉妒,就是人間魔鬼。忘掉矛盾的二元世界,內心就祥和寧靜,或許就是入禪吧。
三、經歷就是你的生命,要懂得珍惜生活
經歷是生命的演繹。經歷的目的是改變個體對生命的體驗,它的盡頭是生命終點。好壞都在人心,心是做人做事的感受,我們對外物的態度,決定了我們的生活質量。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每一個經歷都值得珍惜,痛苦是自己的,歡樂也是自己的,與旁人無關,除了自己,誰有資格說你不成功呢。有些人,失去了才知道珍惜,有些事,過后才知道它的意義,有些情久了才體會到它有多濃,當時卻想著盡快擺脫。珍惜生活,善待生活中遇到的人,給生活中遇到的事美好的寓意,就是善待自己的生命。
四、普通是生命的常態
老子說“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也可以理解為人的內心宇宙:可包容宇宙,也可小于麥芒。內心無物時,清寂曠遠,如月下沙漠。有所慮時,如心內住有5只獼猴上躥下跳,躁動不安。所想所接觸的即是生命。生命質量取決于心的內容,如果將心思用于得失計較,有負于神靈對它的托付。將分別不計心間,少了執著得了灑脫,又落于生命味淡。理應效法天地:進退有時,伸張有度,處于黑夜不忘陽光,住于浪尖知道接下來該去體驗低谷。多言數窮,不如守中,懂得節制的人是幸福的,普通是生命的常態。
五、認識自己的心,并善加利用
佛語有云:心生萬物生,心亡萬物滅。我們身體里住著神,它能呼風喚雨,有無相生,其大容納宇宙,其小藏于麥芒,可將世界搞得一團糟,也可萬象森然。人有無限選擇,生活就有無限可能,不幸緣于對自己放棄,苦腦緣于不知如何選擇。對外界抱怨,傷害的是自己,感恩他人,自己受益。要認識自己的心,并善加利用。可將成功定義為面對不幸逆流而上積極的行為與態度,做能使自己心安的事。有人說這是自欺,我說自欺比自虐好,有利于實現目標,就不是自欺。生命的質量離不開心的活動。
六、生活沒有對錯,隨緣就好
生活中沒有對錯,隨緣和糊涂是自在,堅守與比較是精進,對自己滿意就好。執著的人專一但不夠靈活,圓滑的人易交往但缺少真誠。就生活而言,人在本質上沒有高低貴賤和好壞區分,因經歷與心智不同而呈現多樣性。因立場不同導致標準不同。不要羨慕別人,因為你與他不同,在羨慕他的那一念里,注定了你要失敗。我所在意的就是生活,體會到的就是生活的質量。我所缺的,也許是他人想擺脫的。生命平等、自由、廣闊,用天賦和周圍環境成就生活,屏棄與自己能力不符的雜念。也能依靠意志引導走一條少有人走的路,用生命去寫一個故事。人生的路不靠找,更不需要效仿,是自己踏出來的。
七、跳出執著,獲得有質量的生命
物局限于概念就落于平淡,舍棄概念,有時能產生驚喜。不以生活為主的人能解脫生活對他的束縛,不以生命為貴的人,人生質量大于看重生命的人。不以生存為目的的人,能體會到生命之外的一些東西。人的生命本自富有,計較和貪婪把它變成了窮光蛋,生活單調,內心枯竭。生命的富有在于不拘于形式和概念,包括能意識到的所有東西。
八、如何做到知行合一
意識靠行動來加固,有質量的生命離不開知行合一。知與行統一靠意志力來貫徹,改變由內心開始。有些改變要糾正以前的壞習慣,稱為習氣。知行合一是意志與習氣斗爭的過程,意志不堅強的人會被習氣抹殺。有人眼高手低,就是認知變了但習氣還在。習氣就像大煙癮,不是輕易能戒掉的,靠修行慢慢糾正,所以說福德是修出來的。人生就是一場修行,在修行的路上,我們痛并快樂著。
九、認識自己與生活
在變化中認識事物,能全面地了解事物的特性。僅憑一時一地的一點認知未免膚淺。認識自己便了解了社會,在生活的變化中觀察自己,在自我成長中觀察生活。認識自己有3個層次:1、“我”是自己。2、“我”不是自己。3、“我”是自己,也是“道”。認識生活也有三個層次: 1、被生活所困。2、離開生活。3、離開后又回歸生活。生命的質量也體現于拓寬經歷和生活。
人生,是人賦予生命的意義。命是規律,生是演化,生命是生物的規律演化。人這種特殊生物,盡管受“命”的制約,卻能在命的架構內構建自己的生活,詮釋生命的意義。認識自己與生活,回歸自然,做個像心電圖一樣跳躍,矛盾和諧、虔誠又忘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