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挖掘自我這件事,我始終樂此不疲。
對“我是誰”、“到哪里去”這類話題也會尤其感興趣。
之前接觸了生涯領域,從興趣能力價值觀了解自己,又探索了自己的PMB、蓋洛普優勢,收獲多多的同時也希望可以從其他維度進行探索。比如薩提亞,MBTI,九型人格。
可能是冥冥之中吧,我結識了藝馨,并跟隨內心的指引來到了天賦營。入營之初,我的期待是探索到自己的型號,內觀自己的情緒,為自己松綁。
1、探索的過程
聽了藝馨的第二節課,下意識的反應我是心型。因為遇事先走心,有情緒波動。尤其是聽了心型人版,講到期望老公買音樂票,不會直說,我聽了真心有同感。因為我平時就不太直白地跟老公表達想法,心心念他應該會懂的,如果他沒理解我,沒做到我期待的這般,我會很堵心,苦瓜臉,然后他也不知道我為啥發脾氣。。。我承認,自己有需求時不會表達。
腦型是第一個排除的,然后是腹型。我自知動手能力和行動力沒那么強,霍蘭德的R幾乎為0。但隨著后面課程的深入,有些東西好像又不太一樣了。
2、反復確認
繼續聽課,我對冰山下面的模式又有了重新梳理。第一反應自己是心型,還是助人、熱心的暖寶寶2號,我為朋友兩肋插刀,家人的要求也盡量滿足,甚至關系不熱絡的人我也會幫幫忙。但有疑問,我發現自己的付出不是源于“只有我首先付出愛,別人才會喜歡我、需要我、不會忽略我”。我不是事事都希望為別人付出,付出也是有界限的,針對關系不近的朋友,發現我的奉獻更樂于針對感興趣的領域,比如咨詢、助人會有成就感,但單純的幫助某人做了什么力所能及的事,順其自然手到擒來,成就感就木有那么足,自己也沒有那么熱衷。
冰山上面,我慷慨大方,關心別人,在意關系,情緒感性,容易感動,希望被認同被理解被欣賞,但占有欲似乎不太強,我的價值觀里,我的就是我的,不用刻意爭也不用特意搶。再回歸到冰山下面來看,驅動我情緒的,不是失去跟別人接觸的悲傷。因為我并不在意我不在乎的人的看法,骨子里還是隨性一點,比如我周末出去買早點可以穿著家居服,甚至頭發都是隨意攏一下。而真正在乎我和我在乎的人,也沒有必要在他們面前偽裝,完全真性情流露就好。
這時,我想先保留疑問,繼續探索,就來到了腹型。對腹型有了不一樣的感覺,是因為人版講到平時行動會有邊界。比如老公穿著外面的衣服,不脫掉躺在床上時會有情緒,或者習慣將衣柜里的衣服排放整齊,又或者做飯時習慣邊做邊將廚房清理干凈,或者編輯文檔時習慣統一字體。想來,這些細節在我的日常生活中也在不斷上演,現在明白了,原來,這個叫做邊界。
而平時,我老公如果有行為不滿足我的期待,我會直接動手搞定。比如東西擺放不整齊,我都會不自覺地重新調整下位置,也時常會冒出“他怎么這樣”的感覺,還以為自己是強迫癥。如果有嚴重挑戰我的底線時,我的憤怒情緒會出現。
而生活中,其實每個型號的行為表現或多或少都會有所涉及,但重要的還是要關注冰山下面深層次的需求。
我自主獨立,渴望獲得更多知識和技能,也喜歡探尋前因后果,本質規律,但沒有與外界世界隔離,相反,偶爾還會慶幸自己可以被外界“打擾”,能被打擾也是有價值的一種體現;
我有約束力,忠誠,渴望得到支持和認可,但不會事事尋求確定,以及探求更多的負面設想;
我相信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并充滿無限可能,喜歡的事有熱情,熟人面前有貧有料,渴望豐富體驗,但我享受生活的樂趣可能少一些,自娛自樂、創新的氣質還要再培養一些;
我上進、有競爭意識,希望通過發揮能力過有價值的生活,希望被肯定被認同。但我沒有特定的“目標感”,不太習慣尋找“卓越榜樣”,也不會各方面立標桿努力趕追比拼幫,我更希望做自己,真實的自己,更好的自己;
我也會浪漫隨性,自我陶醉,認為自己很獨特,追求意義感,但不會過多關注缺憾和不足,我大口吮吸美好是因為我看到聽到聞到,而不是彌補某個“缺口”;
我會很保護自己的人,希望自己更有能力有力量,但我不想控制他人、主宰環境、彰顯實力、主導一切;
我同理靠譜,盡力維持和諧,不喜沖突矛盾,喜歡自在寧靜,但我也愛折騰,一直在探索自己的邊界和行為模式,渴望呈現出最真實的自己……
就這樣,最終,我鎖定了1號。
我內心應該是有一套標準的,雖然不自知,但我的行為模式在自覺自發向著我的理想標準前行著。
比如,平時我很自律,會認為每天都應該有成長進步,有智慧提升,對自己、他人要求也會很高,并相信其他人和我一樣渴望提高;
不斷努力實現自身對完美的要求,內心有一種力量推動自己變得更好。Office排版精雕細琢,文件歸檔細致條理,追求精益求精,甚至蓋洛普排在第一位的也是“完美”,雖然此非等同于彼;
會想著改變他人,雖沒有明確嘴上讓我老公如何如何,但我的行動已經表明了。比如重新擺放他擺過的東西,家里要井井有條,希望他進步,不想讓寶寶看電視,很在意他人的批評… 應該說,“證明自己正確”已經潛移默化在我的行為中了,潛意識里可能會覺得我就是對的,而這是不對的。
《九型人格》一書里有講到,“在完美主義者看來,到處都是提高和改進的空間,嚴重強迫型的完美主義者會把大量休息時間花在自我提高上面”,“他們相信安逸是用汗水換取的,快樂只有在其他事情都完成后才能獲得”,所以完美主義者通常不會注意到他們否定了自己的快樂,時間總是安排得滿滿當當,以至于沒有時間思考真正重要的需求。
“完美主義者的憤怒和痛苦來自于他們未被滿足的個人需求,他們內心真正的希望被一系列的‘應該’壓制和取代了”,“他們用可望而不可及的完美目標來衡量自己的努力,有些人來衡量自己工作是否成功的標準是看還有多少事情沒有做”。試著讓自己敞開一些,不要總是崩的那么緊跟自己較勁兒,追求時刻的完美是不現實的,根據實際情況盡力而為就好;嘗試著體驗一些有趣的事情,世界不是非黑即白,還有五彩繽紛的彩虹色;接納松懈,在他人眼中,可能并沒有完全正確或錯誤的事情存在,尋找快樂,接受快樂。
3、副型確認
我的副型,偏自保,也會兼有一對一,社交偏少。雖然自己也不是很注重養生,但干貨多、“以前囤書,現在囤課”都很好地對我進行了佐證~ 時不時的想去上個什么課,雖然“學習”主題排前五可以算上一個說辭,但也會希望先儲備著知識和技能,說不上什么時候就會調用出來~ 也會在快用完時買一些生活用品和護膚品備著,這樣才舒服。
同時,我并不特別認為別人對我都是“需要”的,二人世界中,我更喜歡雙方保有一定的私人空間,彼此是獨立的個體,不要太過干涉,喜歡依靠自己。
主型決定Why,副型決定How;主型決定模式,副型決定關系。
哈哈,自保的1號,原來就是這個樣子噠~ 自己穩扎穩打、高效精準、深精專的優勢運用起來,也要不斷拓展靈活性,抓住機會。
4、悅納、調整
其實明晰自己的型號與否,讓我感受最深的,是又多了一個維度了解自己。之前一直覺得自己是個沒脾氣的人,但最近頻頻而來的情緒讓自己有了覺察。情緒來了,我會從后知后覺到邊知邊覺,再到先知先覺。我感覺到了內心的憤怒,那好,給我以力量,讓我內觀改變一些不能接受的情況。
為什么自己有這么多的條條框框,我尤其不喜歡家人過多的給予忠告或建議。現在想想,應該是我在保護自己的邊界。而一個人的情緒控制會受限自己的認知邊界,每個人的生活方式都不同,不喜歡他人涉足的同時,我是否也在要求他人按照自己的標準行事呢?
“完美主義者生活在一種被寄予高度期望,但卻得不到獎賞和回報的環境中”,看到這里,我似乎看到了那個曾經努力追求向上,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的小女孩,銘記著偶爾成績下滑而被批評的痛苦,從小就把愛與良好的行為劃上了等號,她因此學會了嚴格監督自己,將批評視作一種修煉。最終,獲得獎賞的快樂會被自我控制的快樂所淹沒,而小女孩最深層的需求是擁有愛,無條件的愛。
老公給我的評價是比較強勢,我其實一直有覺察,只是不知道從何入手,因為我想要的,還是既快又好。希望通過內觀讓自己變得更美好,更柔軟,要先承認自己有不足,嘗試著說出自己想要什么,而不是應該做什么,并試著喜歡、欣賞,過度使用負面情緒時,收一收。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對每一件好的不好的事情說yes,生命之光才得以照進來。
看見即療愈,感謝藝馨,感謝天賦組,讓我對自己有了不一樣的覺察,也讓自己有勇氣和力量與自己的不完美和解。不要將精力都占滿,記得給快樂留下時間。寫完這篇,我的心情一如北京現在的天空,清澈、透亮、寧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