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兩年前離開優思廣告工作室的時候,我送給了設計組的思思(成員昵稱)每人一本《設計備忘錄》,為的是方便他們今后做設計使用。不過目前看來,用的最多的人好像是我自己。沒辦法,畢竟大家不是藝術出身,未來從事這一行的可能性也不大,國內的設計環境真的不能說很好。
時至今日,這本小冊子已經走到了第三個版本。去年優思讓我幫忙印了第二版,書中的《再版序言》就是在那個時候寫下的。第二版增添了新的字體、Pantone色表和RGB顏色搭配;快印時用了輕薄的紙張,封面加了勒口,因而更像一本小巧輕便的工具書。我開始意識到,原來這本備忘錄還是有存在的價值的,不光是對我而言。我們不能因為自己不是專業的,在做設計時就應付了事,有時候我們需要知道的只是一些行業共識,這些知識會讓你的設計更規范、專業,并保證成品質量。
所謂備忘錄,就是收錄那些重要但不是非記不可的東西,只在需要時拿出來看看即可。就像字典和百科全書,不用時可有可無,需要時至關重要。因此,這本備忘錄的使命就是在需要的時候給你一個肯定無誤的答案,解決“怎么做”的問題,而不是“為什么”,所以里面收錄的基本上都是“干點”。這也是為什么我的署名后面只是“編”,而沒有多加一個“著”字,因為著述的成分實在太少,不過似乎也不用我多說什么。
盡管只是編,但里面大部分內容都是親身驗證過的。比如寫真/噴繪的灰色部分必須添加7-12的C(藍)才能印出中性灰,不然就會偏紅,這點曾經歷過慘痛的代價,搜索了好久才找到灰色的解決辦法。又比如為什么JPEG的圖片質量可以直接存成8,而不用最高的12?因為這是存儲空間與圖像質量兼得的最佳比例。再比如豎排版的單雙引號應該是「」和『』,而香港、臺灣對這兩個符號的定義卻與大陸完全相反。這些非常細節卻又十分重要的知識點,我都用粗體在書中標注,因為確實是設計中會遇到的問題。
如果說設計師都有“強迫癥”,我承認這一點,沒有“強迫癥”的設計師不是好設計。第三版在第二版的基礎上又對一些信息進行了補充和修訂,甚至包括刪除“新浪微博”中的“新浪”兩個字,我希望它成為一本與時俱進的工具書,而“設計界的百科全書”則是最高理想。
沒想到能借豆瓣閱讀的平臺出版,畢竟全是從網上“偷”來的資料,只是做了一些匯編和整理。不能指望知道一些設計知識、掌握一兩種設計軟件就能做出出色的設計,設計師需要的不僅僅是基本技能,還有創意、理念和修養,這些才是專屬于你的不可復制的閃光點,也是你增值加分的地方。
如果你只是一個設計愛好者,沒關系,至少你熱愛設計,而不是設計的工具。作為一名非設計專業的設計師,設計這本備忘錄的初衷,就是幫助每一位設計愛好者,站在與專業設計師同等的起跑線上。
——《設計備忘錄》
閱讀全文:設計備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