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永澄老師在StepAs模型學習課上布置了第一個作業
選定一個任務,然后產生成果,并書寫下成果產生方式。
擔心我們不明白,又給了我們一個范例
-任務:整理微信文章到Github
-成果:Github上新增一篇文章
-成果取得方法:我要把微信文章轉到Github上的方法、流程、注意的要點整理成一篇文章。
一、我的任務
- 任務:整理在電腦搜狗五筆拼音上添加自定義短語的方法文章
- 成果:簡書上新增一篇文章
- 成果取得方法:我要把在簡書上寫文章的方法、流程、注意的要點整理成一篇文章。
選這個任務是因為前一天永澄老師在《永澄:凡是出現兩次的事情就要考慮系統化、自動化》里已經詳細介紹了方法,而且我也已經嘗試成功了,并且有好多小伙伴已寫出了類似了小系統可供參考,所以這是個比較簡單的任務。
二、成果產生過程
等真正著手開始整理的時候才發現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簡單,markdown語法不熟,只有翻開筆記對著輸入,插入永澄老師的文章鏈接也是嘗試了好幾次才成功。截圖本來大都用微信自帶的截圖功能可以實現,但有些諸如
用微信自帶的截圖工具就截不了了,只得百度電腦截屏方法并現場嘗試。結果等整理復查完發布就已經21:18了,比永澄老師要求的時間晚了18分鐘,而且此時我只是交了成果,成果取得方法還沒誕生呢。
三、我的成果
四、我的成果取得方法
【成果產生方式封裝1】 簡書文章《設置搜狗輸入法自定義短語》生成步驟
其實對于這個封裝后的東東偶有非常強的不確定感,是這樣子的嗎?怎么感覺怪怪的?至于哪里怪怪的?不知道?只能等待永澄老師明天的解答了。
五、反思
1.高估自己的動手能力
以為看起來很簡單或者別人做起來很簡單的事情自己能輕易完成。這里有個錯誤的前提假設:知道=掌握=熟練運用,結果寫這篇小系統文章就一共花了差不多兩個小時十分鐘。
2.低估封裝的難度
在永澄老師布置作業之初我就有個疑惑,覺得如果我準備整理的成果本身就是操作方法的話,那么是不是就等同于成果產生方式了呢。又把任務說明反復研究了好幾遍才弄明白如果我的成果是一篇簡書文章,那么成果取得方法就是寫簡書文章的操作步驟。如果我的成果是一道菜,那么成果取得方法就是菜譜。這樣便容易理解了,而且這樣看起來封裝應該很容易的,可真正寫的時候卻猶豫了好久,至此時已23:40,又兩個小時了,我的作業卻還沒有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