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就是圣誕節了,各大商場、超市已經裝扮一番,空氣中彌漫開節日浪漫而溫暖的氣息。
?圣誕節對成人來說是表達愛意,滿足購物欲的絕好時機。對孩子而言,圣誕節更是最期盼的節日。
小妮懂事起,圣誕節就成了我們和她之間最重要的節日之一。
記得幼兒園的時候,那是對圣誕老人能在平安夜給她送禮物篤信不疑的年齡。每次我提前很久打聽她想要什么禮物,都可以直白的直接問她,“小妮圣誕節有什么愿望啊?”“希望圣誕老爺爺送什么禮物呢?”而小小的她每次都會張大她那雙彎彎的小魚眼睛認認真真毫無保留的告訴我們。對于有把握能找到的,自然沒問題,如果有些滿足不了的,就會曲線調整小妮愿望:“妮妮,圣誕老爺爺一定會給我們可愛的小妮寶寶送禮物的,只不過如果有一些些你想要的,圣誕老人一不小心來不及準備或者弄錯給了你其他的,那樣話你會喜歡嗎?因為圣誕老人要送的小朋友實在太多了,也不一定每一個都能記清楚。”
小妮每次都會順著我的話表現出對圣誕老人濃濃的體貼甚至深深的同情:“沒關系的,圣誕老人要給這么多小朋友送禮物,一定會很累很累的,忘記一點點、送錯也沒關系,圣誕老爺爺送的我都喜歡。”“媽媽,我們再準備點水和點心,萬一圣誕老人來我們家累了還可以吃一點。”兒童總是如此純真美好。
明了需求,四處尋找她想要的,再加一些我想送她的,就是我的活;小妮爸爸則負責準備圣誕襪、圣誕帽、圣誕卡。圣誕節前,這些禮物都藏在她看不見的地方。等到平安夜,等小妮帶著興奮、激動和無限期盼迷糊過去,我們開始用漂亮的包裝紙包好大大小小各種禮物,塞進大大小小的圣誕襪、圣誕帽里,爸爸負責在圣誕卡上寫上圣誕老爺爺給小妮的美好祝福,和禮物一起輕輕地放在她的床頭。一切準備就緒,看著小妮甜甜的睡容,想象著她第二天睜眼時的驚喜,是件無比快樂的事。
記得當小妮得知圣誕老人都是從煙囪里下來時,就開始犯愁了,說我們家沒有煙囪怎么辦呀,我就告訴她圣誕老人很智慧的,沒有煙囪就從窗戶里進來,后來每次平安夜,睡覺前對我們說得最多也最鄭重其事的話就是:“爸爸媽媽,你們晚上一定要把窗戶開大點,不然圣誕老人擠不進來的。”有時候鉆進被窩了,想起來,還會特意坐起來看看我們是否把窗開大了。那個認真的樣子,總是讓我要非常努力地把笑憋住,同樣鄭重其事地答應她、鄭重其事地把窗去開大一些。
隨著小妮一天天長大,特別上小學二年級后打聽她想要的圣誕禮物就成了一種困難甚至艱難,每次明里暗里問她,她總是會說“這個我會悄悄告訴圣誕老人的。”“圣誕老人知道就行了,你們又不需要知道的羅。”甚至有一次小妮一臉懷疑地看著我,說:“媽媽,我怎么總覺得你還有爸爸是在想方設法,兜著圈子打聽我想要什么圣誕禮物呢?放心,我是不會告訴你們的,我只會告訴圣誕老人。”但是無論圣誕老人給小妮準備什么禮物,小妮在圣誕節的早晨醒來的時候,都是一臉的興奮,抱著禮物跑過來告訴我們圣誕老人又送了她好多禮物。曾經問過小妮圣誕老人送的不是她原先想要的,她會有什么想法。每次她都說“這有什么關系呢,圣誕老人能給我送禮物我已經很開心了,無論送什么,我都喜歡。”
關于圣誕老人的真實性,差不多二年級前的小妮是深信不疑的。
有一次,小妮收到圣誕老人的祝福后,悄悄地開始寫回信,惹得我心中不免犯難,“如果她讓我寄這封信我該往哪寄啊?”于是記憶中有了一段很有趣的對話。
”小妮妮,你寫信給圣誕老爺爺啊,那媽媽不知道圣誕老人的地址怎么辦呀?”
“上網查呀,你不是每次不知道就上網查的嗎,上百度啊。”一臉不屑的樣子。
接著給自己找出路。“那你有什么想對圣誕老人說的,媽媽幫你轉告吧,媽媽很方便的,通過微信發朋友圈,圣誕老人一定會看見的。”
“媽媽,怎么可能,圣誕老人怎么會看見啊,你微信好友里又沒有圣誕老人的羅。”(這是常識問題,媽媽你怎么這也不懂啊。)
“對了,小妮寶寶,圣誕老人是老外啊,你寫中文他怎么看得懂啊?”
“媽媽,哈哈,你真搞來,你忘啦,每次圣誕老人給我寫信都是用中文寫的啊,怎么會看不懂中文呢?”
——媽媽我徹底悶掉,看來還是閉嘴比較好。
后來,慢慢地小妮開始問我們真的有圣誕老人嗎?這是個挺難回答的問題,說實話,我到現在還沒想到一個特別好的回答,我和她聊圣誕老人的來歷,想象遙遠芬蘭的圣誕老人村,小妮說她長大了也很想去看看圣誕村,跟圣誕老人聊聊天,這是個完全有可能實現的美好愿望,讓它留在小妮心中也是多么幸福的事。
關于圣誕老人,個人的原則就是如果小妮還有那份愿意保留童話般圣誕老人的內心期盼和童真,我就和她一起保留。因為有些事實是不需要去告知的,隨著長大她終會明白。而讓兒童充分擁有童真、想象力、樂于幫助和被愛的感受,是如此難得,圣誕老人是一個應該存在的溫暖“客體”。
今年圣誕的鐘聲很快響起,無論是對圣誕老人的猜想,還是對圣誕禮物的揣摩,都是一份希望被看見被祝福的內心期盼,很高興,小妮從來沒有失望過。那這個圣誕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