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可訂閱"娛樂鋒評"
近年來,中國網絡劇市場空前繁榮,一方面各種爆款網劇頻繁出現,播放量動輒破十億、幾十億,捧紅了諸多小鮮肉和小網紅;另一方面,又因色情、暴力等諸多毀三觀的話題引發眾議,遭遇下架整改,在百度網盤等渠道繼續受人追捧。
從各平臺情況來看,愛奇藝今年主要是以熱門IP為主,同時深度延續此前爆款網劇資源,比如《原罪》第三部、以及近期大熱的《河神》;優酷則是深耕3+X類型化題材的開發,聚焦喜劇、青春、絕美3大類型,其他題材的開發也沒落下,比如豆瓣9.0的神作《白夜追兇》;騰訊今年也是再度開啟華麗征途,自制劇全線爆發,而且還攜手頂級合作伙伴歡瑞世紀,聯合北京衛視,開辟歡瑞劇場,實現網臺聯動。
芒果TV除推出重磅劇目外,今年也大力推出了多部網絡超強IP自制劇、超人氣言情IP等自制良劇,比如年初大熱的《半妖傾城》、《不一樣的美男子》,青春氣息濃郁。搜狐視頻堅持價值投資、秉承高品質差異化策略,占據精品資源。在自制、版權、美劇三個方面進行最大覆蓋搶占精品,繼續保持國內熱播電視劇90%的覆蓋率。PPTV、樂視等其他視頻也增強了網綜的布局力度,大制作、高預算的良心網劇逐漸增多。具體總結如下:
1
整體質量的跨越:從參差不齊向量穩質增的轉變
網劇自2014年創下首次井噴高峰以來,15年、16年保持數倍、數十倍的增長速度(2015年網劇總數335部,16年網劇總數640部),網劇類型也從喜劇、青春等題材擴充至各類題材,包括穿越劇、青春劇、靈異劇、懸疑劇等,各類作品個性彰顯,贏得了屬于自己的市場。當然隨著市場的蓬勃發展,使某些題材類型得以在互聯網端口集中釋放,質量也呈現參差不齊的狀態。
2017年,各平臺與影視制作公司加大自制內容投入,提高作品的流量競爭力。不但在播放量上迅速增加(單上半年,三大視頻網站就已上線112部網劇),而且質量也成跨越式提升,誕生了一批叫好又叫座的網絡劇,亦不再是電視劇的陪襯。《老九門》《盜墓筆記》《楚喬傳》等劇甚至還打破了“臺網壁壘”,在視頻網站和電視臺上同時亮相,進一步推動了網劇收視的聚合效應。
2
創作題材的拓展:從內容同質化向百花齊放轉變
一直以來,網劇以懸疑燒腦、青春愛情、玄幻喜劇等類型為主,這些網劇類型非常符合網時代族群的心理需求。“從2016年網絡自制劇視頻點擊量TOP50的劇目題材來看,網絡自制劇題材相對多元、類型較為豐富。校園、喜劇與言情題材分別以24%、16%和14%的占比位列前三,懸疑題材占比亦超過10%,達12%。此外,動作、古裝和玄幻三類題材占比均在5%以上,而犯罪、科幻、穿越等題材占比則相對較小。”
從今年播出情況來看,校園、青春、喜劇、情感類題材,涉及顏值偶像、超能力人設、校園魔幻、輕松喜劇的元素繼續受歡迎。但是,在刑偵、懸疑、玄幻、愛情等題材上又有大膽地創新與突破,跳出傳統影視劇的規則和框架,充滿了互聯網時代自由與探索的文化精髓,并且開始傳遞主流價值觀。是今年網劇的一大特色。比如《白夜追兇》在刑偵題材上的突破、《河神》在懸疑題材上的創造,無疑都是它們能夠從一眾網劇脫穎而出的致勝法寶。至于能不能成為本年度網劇的封神之作,對觀眾來說都是良好的收視體驗。
3
制作成本的升級:從節約省錢向大片精品的轉變
一方面,網絡劇憑借獨享資源、低成本、多重開發等優勢成為各大視頻網站的重要發展戰略,另一方面,劇情天馬行空、臺詞腦洞大開、道具特效簡陋,部分橋段甚至被詬病為惡俗,主動降格的姿態,也成為網劇發展之路的掣肘。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探索與開發,網劇精細化制作與運營已成為網絡劇產業鏈逐漸走向成熟的重要一步。
各平臺與視頻制作公司愈來愈注重挖掘新人演員,不斷提高內容生產能力;積極引進傳統媒體精英人才,強化資源運營能力;提高平臺自審能力,規避政策風險。網絡自制劇逐漸走向高投入、高產出的精品化路線,整體投資呈明顯增長態勢。比如《如果蝸牛有愛情》成本3億,毫不遜色大制作電視劇,《老九門》《半妖傾城》都超過1億。這些都顯示出,有了創作,有了版權,接下來的制作與運營也成為推動網劇走向成熟的重要一環。
4
演員演技的蛻變:從蜜汁尬戲到打磨演技的轉變
在傳統觀念里:電影的難度系數比電視劇高且風險比電視劇大,電視劇又高于網劇。因此,電影對演員的要求似乎要比電視劇要高,而網劇對演員的要求又相對寬松一點。這種認知也導致電視劇現在已經陷入一個怪圈:如果沒大咖就不好賣,畢竟電視劇觀眾還是認明星居多,而請大牌就導致制作費水漲船高,就更需要靠明星來賺吆喝好賣個高價錢。但網劇似乎還不存在這些問題。
網劇在籌拍時,多半劇組甚至還會樹立“不要請大牌”“請把找知名演員的錢花在特效上”的思想。一是因為考慮成本限制,二來觀眾似乎也習慣了網絡劇里不看大咖看內容,三是就算沒大咖,視頻平臺也會買單。于是絕大多數網劇請的演員,肯定是以演技為優先考慮,其次是顏也要符合時下年輕人的口味,再把請大咖的錢放在制作水準上面,這樣下來,網絡劇當然會顯得比電視劇更加良心。此舉對年輕演員是好事。比如《河神》里我們就看到了新生代演員李現演技的大爆發,《白夜追兇》中我們也看到了潘粵明教科書般的演技,攢足了口碑。
5
網民心理的反轉:從吐槽買會員到自愿買單的轉變
“網絡劇、電視劇的邊界越來越模糊,網絡內容可以直接和用戶互動,這更有助于產生精品內容。”一旦用戶擁有充分主動選擇權,如果有好的內容觀眾愿意買單,付費市場前景廣闊。今年就有多部優質網劇集合了高水準編劇、導演團隊等多方資源優勢,憑借精品化路線贏得極高微博討論熱度并帶動視頻點擊量不斷攀升,贏得了“口碑、點擊雙豐收”,視頻付費也成為網民的優先選擇。
年初曾有專業人士預測:“2017年中國視頻付費用戶規模將突破7400萬,市場規模或將達到140億元。”從目前市場行情來看,絕非空穴來風。全國相關數據暫未公布。但是從6月份愛奇藝公布的情況來看,該網站通過大劇排播模式創新、綜藝、少兒等VIP會員內容的有效開拓,有效VIP會員數已突破2000萬,持續占據中國視頻付費最大市場占有率,實現視頻會員服務在中國網民娛樂生活中的深度滲透。
6
平臺競爭的升級:從差異化發展到首奪頭部內容的轉變
近年來,每家視頻平臺都有各自的差異化發展戰略,比如愛奇藝主打輕奢新主義,騰訊定位于產業鏈全生態,優酷強調自頻道發力,搜狐始終秉持服務、創新與開放,芒果TV堅守青春正能量。但是不論定位方向如何,不論差異化發展前景如何,今年以來各平臺在“頭部內容”上的爭奪可謂是愈演愈烈。
希望通過資源扶持、團隊孵化和資本對接等形式,繼續加大在內容創作和分發方面的能力,尤其是高質量“頭部內容”的影響力。利用豐富的影視劇制作經驗和IP儲備,進行貼近觀眾需求的作品創新,并積極嘗試多平臺合作,在資源共享、合力宣發等方面達成深度合作,如網臺聯動甚至先網后臺模式的嘗試與創新,力爭1+1>2的協同效應,只為一個目標:誰能生產出優質的影視劇和綜藝,誰就能夠占據行業制勝點。
7
未來之路的延伸:從單一盈利向全產業鏈開發轉變
“視頻網站最初自制內容,是為了平抑越來越高的買劇成本。但幾年間,自制劇就從省錢變燒錢。除了演員片酬外,對優質IP資源的爭搶讓一個IP售價2000萬也是尋常事。但盈利模式,依然逃不出貼片廣告、付費會員。唯有拓展全新盈利渠道,才有扭虧轉盈的希望。”從今年開始,越來越多視頻網站把自制劇盈利寄托在“協同”上,就是圍繞同一版權內容,在動畫、游戲、小說、電商等衍生品市場形成全產業鏈的“乘法效應”。比如,在游戲制作方面優勢明顯的騰訊,在網劇《鬼吹燈之黃皮子墳》開播之時,立刻就推出了聯動的手機游戲,大力嘗試“影游聯動”。
總之,網絡劇的快速發展為群眾提供了更加豐富的文化產品,由于獨特的制作和管理模式,使得網絡劇的取材更加廣泛,能夠呈現出與眾不同的精彩內容,但也因此導致了節目質量兩極分化過于懸殊的現象。今年9月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商務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五部委聯合下發了《關于支持電視劇繁榮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指導電視劇繁榮發展,并且還專門對網劇的管理提出了更高更嚴的要求,以此規范網劇的創作、審查、播出等各環節。這也宣告網劇已進入監管時代,對于各視頻平臺的健康發展、良性競爭肯定是利好之事。
娛樂鋒評
娛樂鋒評:做有態度的文娛評論平臺
文娛評說 | 收視輿情 | 影視圈論
投稿 合作
郵箱:snake_jenny@126.com
12xiao3@163.com
以鋒芒之眼 快樂評天下 做娛樂先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