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都覺得周圍好多人是騙子,他們欺騙著我的信任,讓我不再敢于相信。
這一路帶著厚厚的眼鏡,透過這片玻璃,我看見的是他們給我的戲謔,讓我不堪,卻也讓我感恩、成長。
記得兒時最愛的一直都是過年發壓歲錢的時候。
過年那天穿著新衣服,吃過年夜飯之后就坐等爸媽發壓歲錢。在等待壓歲錢時的期待就像是等待一顆果子由青澀到成熟的一段時間。有時你會嫌它長太慢,恨不得加點催熟劑。有時你又恨它成熟得太快,還沒看見它慢慢變紅就已經結束了。
而記憶猶新的也是為保護身上一點壓歲錢展開的拉鋸戰。與大人們你來我往,明槍暗箭,三十六計一一上陣。可惜總是棋差一著,被打了個落花流水。
記得當時我大概讀四五年級的樣子。大年初一,一家人出去玩。路上看見好吃的就忍不住想買,可惜的是一摸褲兜卻已是空空如也。當時就像是晴空霹靂,整個人都不好了。
于是立刻順著游玩的路線一點點的找過去。最后找到的也僅剩一個空蕩蕩的紙錢包(當時覺得這點錢對于自己而言挺大,于是乎自制偽劣紙錢包一個)。
當時大人們也一路數著我的不是。說什么早說了錢我們給你包著,你看你那傻樣,什么東西都留不住。當時年幼,不知大人的用心險惡,所以就只好認定自己真的挺蠢。
而丟錢事件在不就之后東窗事發——大人們閑聊之時抖了出來,自此再也不相信大人們的胡言亂語。
而讓我印象中遭遇的另一個騙子則是在高一之時。
記得當時是因為家里做早餐生意,閑來無事就拿一本語文小甘背誦。可能是看我樣子比較好騙,所以騙子也看上我這個大傻子。
那人大概三十來歲,貼皮短發,一副黑框花眼鏡,一雙布鞋不穿好反而當做拖鞋趿,一只手受傷用布吊著。整個人矮胖矮胖,總讓我想到圓柱筒子。
那時背著課文沒注意到他,直到他自來熟地問我背的是什么。之后他看到我背的課文后便胡說海說一通(關鍵是我也不記得他說了什么了),接著又談起作文技巧,最后還說給我補習。而我可能依舊迷糊,對他所說也也表示認可,于是接下來幾天我便要在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的同時,寫一篇作文。現在想起都覺得自己這是作死的節奏。
之后幾天,就聽他胡扯一通,接著我爸媽給他送上一份早餐(他吃得挺多)。最后一次他拿著當時我寫的一篇作文說是要幫我投稿,我竟信以為真,心中是止不住的雀喜。
可后來就沒有后來了,他再也沒來過。
開始的期望落了空,要說氣那是真的,畢竟被欺騙的感受并不好。可如今在回想起那人落魄的樣子,在看自己如今一無所成的樣兒才明白欺騙是包裹了一個個禮物盒的小禮物。有的是讓你明白這世間不是每一個人都拿著一顆坦坦蕩蕩的心與你相交;有的則是要你在這千瘡百孔的語言中兜兜轉轉才能尋覓得到的東西。
謊言造就心與心的隔膜,而在受過的欺騙中慢慢成長或許才是它所給予的教育本質。
曾經自己去買個菜也會被敲竹杠,而今也學會貨比三家。所有欺騙組合成的虛假世界也是一片隔世的桃花源,一個轉角就能找到自己與這世界交流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