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因為開學典禮,第一節語文課時間被推遲了。估計只剩了三十分鐘時間。我該怎么辦呢?重點講些什么呢?正在思考之間,辦公室的豐明芳老師已經坐在了我的班級里了。
從昨天的第一節語文課來看,當我問到民族小學和我們的學校有什么差別的時候,逯湘君是個認真觀察的女孩子,她能看出書上畫的民族小學是瓦房,而我們住的是樓房;李凱和高明哲是個愛動腦筋的孩子,思維很靈敏,他們通過小動物的到訪,覺察到了民族小學在邊疆,附近一定有美麗的森林。當我問到一個稍微難一點的句子時,大部分同學都不知道,只有李凱一語中的:這個句子太啰嗦!好聰明的孩子!
因為剛接手了新班級,我覺得提問生字是必不可少的一項。通過生字的提問,我一是想看看孩子們字體是否令人滿意,二是想看看孩子們昨天學習的效果如何。提問完畢,我決定把本課重點放在第三段的學習上。我從動物引入話題,讓孩子思考為什么會描寫小動物?然后讓學生體會民族小學孩子們讀書的認真,通過上課與下課的對比,讓孩子們體會安靜與熱鬧的不同場面。
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從“讀”中實現,所以我采用了很多方法讓學生讀課文。我發現這個班的孩子讀課文像開火車,溜溜的跑得很快。有的孩子還有多字少字現象。所以,我就示范孩子們怎么讀出安靜,怎么表達熱鬧。孩子們剛進入中年級,可塑性很強,通過指導,我明顯地聽到了孩子們入情入境的感情朗讀。
遺憾的是時間還是不夠用,最后一段抒發感情的段落沒有學。作者為什么那么自豪?是因為學校的美麗和民族的團結。這節課感到遺憾的,下次上課要注意引導,每節課一點收獲,積累學生的語文素養。
下課了,豐明芳老師和我討論,講到什么程度為止?她說她光想把所有的知識點都講給孩子,恐怕哪一點沒講到。我想:每節課都有自己的重點,我們講課不必面面俱到。孩子在一節四十分鐘的課,能接受一至兩點記到心里,就可以了。語文課堂,深入文本的讀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