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學生經常打包食物致使宿舍門口垃圾成堆并散發氣味,外賣食物存在著安全問題等原因,因此自12月1日開始,南寧學院禁止任何食品的外賣派送,學校食堂也禁止打包食物。近日,有學生反映稱,該項規定使學校食堂擁擠不堪,許多學生只能靠吃泡面和面包填飽肚子。(北京青年報)
大多數人對于食堂的印象是打菜時的擁擠,就餐時的喧嘩,飯菜種類的單調,味道的不可口,入眼時環境衛生的不佳。這就是為何當美團、餓了么、百度等外賣平臺進入高校后,學生們紛紛淪陷,而高校卻滿是憂愁之所在了。現在不少高校都想盡各種辦法來杜絕外賣,可是其效果甚微。高校食堂要想讓學生來就餐,不管是從食品衛生方面還是保護環境方面來說,都是應該支持的。可是,食堂自身不加以改進,還是原來的老樣子,學生還會去嗎?其實,我覺得造成現今這個尷尬局面的根本原因是學生對于食堂歸屬感的喪失。
當初,外賣平臺還沒有之時,學生或是在食堂吃飯,或是在外面吃飯,多數人大抵還是會選擇前者。雖對食堂有所抱怨,但是其食品安全保障系數之高卻是令學生放心的。現在呢?頻頻爆出食品安全問題,外賣不安全也是學生眾所周知的。其實,不管外賣有何種弊端,在一定程度上,學生對于外賣也是存有歸屬感,只是這份歸屬感卻是從食堂轉移過來的。
歸屬感喪失之后,要想重新建立起來并不容易。以前學生習慣了點外賣的日子,習慣了懶惰的日子。現在要他們變得“勤快”,去食堂就餐,不方便之處是在所難免的。有學生稱:“這樣的規定對我們來說肯定是有不方便的,吃飯選擇少了,變得困難了。”還有學生在網上發了幾張吃飯時間的南寧學院食堂,照片顯示打飯窗口前排滿了長隊,食堂座位座無虛席,食堂外,還有學生搬了幾把椅子當桌子放餐盤,坐在臺階上吃飯。在剛開始之時,學生沒有秩序混亂的就餐是能夠料到的。只是要想在以后留住學生在食堂就餐,除了學校出臺的規定之外,食堂自身也要進行改變。改善學生伙食,擴大菜品種類的選擇性,保持環境的干凈敞亮,良好的就餐秩序,合理的就餐梯度,讓錯開高峰就餐的學生也能夠吃上熱乎可口滿意的飯菜,這些才是高校食堂去想去做的。
在規定出臺前,也就是11月下旬,南寧學院曾專門就校園環保和食品安全問題面向全校在校生開展問卷調查,收回的3576份調查問卷結果顯示,78%的學生認為目前校園打包現象嚴重,60%的學生認為無法忍受因打包行為造成的環境污染。學生自身的問題,他們自己是有切身感受的。正是由于此項問卷調查,才讓校領導決心出臺這項規定。從規定來看,也是有一定的人性化可言的。比如,規定只是禁止外賣,不準用塑料餐盒、塑料袋打包的食物進入宿舍,如果是使用非一次性的餐具盛裝,則不在此規定之列。
在規定出臺施行的初步階段,是難免會觸犯到某些學生的利益,給某些學生的就餐帶來一定不便。時間久了,這些學生也自然而然的就會習慣了。作為學生也是應該要理解學校的做法,畢竟學校這樣做也是為了學生好,而我們學生就當是鍛煉身體多走幾步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