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就是現在。沒有立刻開始的計劃,都是扯淡。
說的太絕對?但人的天性都是傾向于更簡單的事,只要有延緩的時間有逃避的理由,大腦會立刻走這條回路,節省你耗費的腦細胞,告訴你就這么待著挺好,干嘛跟自己過不去。
克服懶惰,做辛苦的事,都是需要耗費精力的。偏偏我們的精力有限,耗著耗著,就偃旗息鼓,哪涼快哪待著去了。
那怎么辦?干脆順其自然,日復一日,刷著手機,追著電視劇,任由體重增長,任由時光飛逝,任由你身邊的人一個個越來越優秀,任由你的計劃書雄心壯志蒙著灰塵睡在角落?
頹廢這種事總是容易上癮,那些毀掉你的,不是突然的跌落,而是悄無聲息地拉你往下滑,一天一點點,不易覺察,難以抗拒,但就是止不住這種趨勢。然后你只是某天突然發現,累積的肥肉已經成了負擔,腦子里除了明星空空如也,拖拖拉拉成了生活常態,最后只好承認,“我就是個loser”,不如接受現實,就此繼續心安理得地滑落下去……
醒醒,快打住吧!更好的生活不會從天而降,你不必設想那些宏大的成功,只需做一點點改變,遏制住下滑的趨勢,用每天進步一點點帶來的振奮和快樂激勵自己過得更好。
你要做的其實只有一件事:去做。
就這么簡單?就這么簡單。
就如那句廣告詞:just do it。一切的一切,都始于開始去做,從最小的事情開始,從最細微的改變開始。在你的大腦還沒有真正接受改變之前就開始行動,不要留時間思考、準備、猶豫不決。事實上,一旦你開始在做與不做之間猶豫,人性懶惰的本能就會更多拽住你不要做。沒有什么時候是真正準備充足的,根本不必等到準備好再開始。
因為開始總是麻煩的,萬一堅持不下去,會有很深的挫敗感,然后,大腦會記住這種感覺,在你決心開始時就倒帶播放那種挫敗感,想讓你避免再經歷這樣的不快,——很簡單,根本就不開始,你只是還沒去做,而不是已經嘗試失敗。
問題的癥結可能就在于,你想的太多,留給大腦去猶豫的時間太多。
思前想后對于重大決定確實需要,至于改變生活習慣、培養愛好、學習提高這類事情,就不必浪費更多腦細胞了,你確定要做,那么,去做吧。
你想鍛煉?現在就換上鞋子出去跑步,或者,今天下班就提前一站下車走回家去。
你想學英語?現在就插上耳機聽段廣播。
讓思想歸于思想,行動歸于行動。
需要計劃?現在就拿出紙筆,列出今天你想做的事,不用多,三件足矣,一件也可。然后完成它,記住完成的感覺,而不去想為什么沒完成更多。明天的事,明天再列。
你真的不必用更多的精力去擔憂以后堅持不下去怎么辦,——以你現在的行動力,還沒到明天的事擔憂無益。既然你最終總是堅持不下去,不如先把今天的事做了。
每天都這么想,相信你自己,相信至少今天是可以做到的。每個今天。
萬一,你列下來的事沒能完成,請不要自怨自艾,不要用自責悔恨這種無意義的想法占據大腦,而是客觀冷靜思考一下為什么沒完成:時間安排有問題?沒帶好工具裝備?然后做好調整。
就是這么簡單,當下一個今天到來,繼續去做。那些借口,那些一閃念,都會在你開始行動的時候消失。
這種時候,請做一個沒有思想,頭腦簡單的人,只是去做,就好了。
總而言之,在思想真正接受并能堅持下去之前,讓身體先接受這個行動帶來的改變,讓身體形成記憶和習慣。就像每天刷牙洗臉,并不需要“堅持”這件事,也不必想東想西。
給你講講我的體會。
我習慣晨跑,通常我會在睡覺前把運動內衣、短褲、T恤放在床邊,早上醒來,還迷糊的時候,就穿上,然后簡單洗漱,走到門邊穿鞋。有時候走下樓,思維才開始運轉,——但大腦已經來不及阻止我啦,站在路上,剩下的事無非是開始跑步。
若有哪天讓大腦占了先,躺在床上反復想:今天空氣好嗎?是不是太熱?我要不要再睡幾分鐘?真的要起來嗎?猶豫的時候時間已經消磨過去,反而需要用更多的精力和意志力來克服,稍一軟弱,就會睡過去,錯過時間,整個人感覺都不好了。
把你對自己的要求說出聲來,并且用堅定的語氣,不是“如果我能起的來,我就去跑步”,而是“明早我要起來跑步!”大腦就是這樣,接收到你肯定的信號,這是一個指令而不是一種商量,執行會更輕松。
不光跑步,好多事情都是這樣。那些說走就走的旅行,源于沖動,你想做的事情就馬上開始,也需要最初的沖動。反復掂量的結果,不過是給拖延尋找借口。
記住,想做一件事,只有一個理由,不想做一件事,可以有一百個理由。別再去找什么理由了,直接開始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