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源于中國。但人們對茶的認識及感悟卻千差萬別。不僅國外如此,就是國人也是如此。對一款茶的好壞優劣評判,大都只停留在觀其色而品其味,研其形而究其質。如此而已。就是日本茶道,在全盤繼承中國唐宋茶藝的基礎上,通過對茶的種、摘、蒸、制而深入探索抹茶(點茶)、煎茶的方法規律,并在品飲中感悟茶之精神。日本茶道創始人千利休由此提出了日本茶道“清、敬、和、寂”的思想內涵。但是,也僅僅限于對茶品、茶質的認識和對茶道環境、茶道程序以及品飲過程中所產生的一種思想啟迪。事實上,茶品茶質的優劣,直接和茶與自然、茶與人的互動息息相關。即茶的好壞,與自然環境的調潤,與人們用心聚神的栽培、采摘、制作和沏泡息息相關。茶與自然、茶與人之間存在著陰陽互通,氣息相聯,由此產生了茶的內在氣質。也即道家概念中的陰陽之氣。
? 中國茶,在人們眼中往往注重于茶的色香味形,再就是一款茶的身世和歷史。從中國幾千年茶和茶文化歷史的發展淵源看,茶的制作工藝,除了通常的色香味形和歷史傳承的手法技藝等外在品質標準,茶還有其內在的品質要求。其內在品質,除了茶本身應有的豐富內涵物質即理化指標之外,其精髓還在一個“氣”字。即我們為之探尋的“茶氣”。
? ? “氣、血”乃中華醫學研究的核心,也是中國道家文化的靈魂。中醫理論在上古時期就成為了道家文化的基礎,道家則把中醫文化逐步哲學化、宗教化。“氣穴”是中醫經絡學的關鍵,五行六氣之“精氣”又是道家陰陽學說的平衡點。“精氣”是萬事萬物發生的根基,有“精氣”就生希望,有“精氣”就有生機,有“精氣”就一方吉祥。人與天體自然,人與世間萬物,以金木水火土之陰陽五行,構成道家大宇宙與小宇宙之間相生相克,矛盾對立而又相輔相存之無限輪回的周易理論。道家認為,萬物相聯相通,相互之間存在陰陽相生相克,氣息相通相連。在道家文化中,萬物皆有靈性、靈氣。茶也不能例外。
? 茶,從炎帝神農氏發現時就貫穿于中醫和道家的歷史文化中。認為茶是藥,是仙草,是神水,能治百病,能通氣穴,能提神醒智,“苦茶久食益意思”。因而從傳統中醫經絡學和道家陰陽學說的角度,一款好茶,除了其傳統意義的制作工藝、歷史背景和茶的色香味形,以及現代意義上茶的內涵物質外,在茶的內形中還存在陰氣與陽氣的交融,即“茶氣”。
? ? “茶氣”是客觀存在的一種物質現象。一款好茶,往往與陰陽平衡之“陽氣”充足有關。有老茶癡在品鑒茶的好壞時,除了品鑒茶的色香味形外,還會評價茶氣足不足,甚至能喝出一款茶的采摘季節和采摘的時辰,能喝出“茶氣”。其實,老茶癡所說的“茶氣”,是指茶的鮮嫩度和健康度。氣飽則茶嫩,氣足則茶鮮。實踐中,茶氣的形成通常會從三個方面體現出來,會在茶樹的生長,制茶的過程和沏泡茶湯的方法三個重要階段產生。
? ? ? ? 一是在茶的種植與采摘中產生。陸羽在《茶經》中描述,上好的茶樹是生長在風化礫石的土壤,向陽的坡面,樹蔭之下的。上等的茗茶應該是紫為上、綠次之,卷為上舒次之。這一論述,表明茶樹生長的環境氣候、地理位置、土壤結構及光照強弱直接影響茶的優劣。凈土、陽光、空氣、生態是優良茶樹和茗芽生長的基礎條件。這一基礎,風和日麗,陰陽平衡,陽氣充足。同時,采摘茗茶的季節時辰更是“茶氣”形成的關鍵。應該說,采茶的傳統節氣無人不知,大多數人都知道春茶好,明前茶好。但為何而好卻不一定明白就里。事實上,傳統的采茶季節并非只在清明節前,也并非只在春天。而初春、初夏、初秋都是采茶的好季節,甚至在低緯度地區初冬也是采茶的季節。由此才有了中國傳統茶品中的春茶、夏茶、秋茶,乃至冬茶。每個采茶的季節、時間都是陰陽輪回的佳時良辰。良辰,陽氣充盈。更有講究的是,除采茶的季節性外,還有采茶的時辰條件。傳統好茶的采摘要求極為講究,月虧日不采茶,陰雨天不采茶,雨水芽不做茶。相反,晴朗之日、滿月之夜、卯時之晨,成為了采摘好茶的良辰吉日。晴朗之日空氣流暢,富氧充足,陽氣豐沛;月虧月盈直接對海洋潮汐乃至天下萬物均有影響。因而月虧則陰,月盈則陽;卯時,是指凌晨5時至7時,正是日始、破曉、旭日之時。朝陽即將出山,明月尚未西沉,此時日月同輝,陽氣上升而陰氣下降。在朗日、圓月、卯時,茗芽掛露而醒、帶露而摘,茶之陽氣充盈。道家認為,雨水與露水不同,露水在晴朗之晨,在大氣陰陽冷熱的交替中由空氣而霧,由霧而水。因而露水是無根之水,是靈潔之水,是陽氣之水,充滿精氣。其潔凈、純粹、無瑕。帶露的茗芽自然陽氣橫生……
? 二是通過茶的制作人與技藝產生。曾經,一位國茶前輩在教導愛徒制茶時,語重心腸地說了一段普通卻深藏哲理與玄機的話:做好茶要用善心,做好茶要聚精會神,做好茶要淡然自然。做好茶,靠的是火,是鐵鍋,是手。烈火鐵鍋為陽,人體五指為陰。當你做茶的時候,天地就在一鍋之中,乾坤已在五指之間。這烈火鐵鍋與五指之間已形成陰陽磁場,翠綠芬芳的茗芽就在八卦之中。茶芽在五指間有節律的轉動而上下旋轉翻騰,猶如八卦之陰陽。這茶在烈火中,鐵鍋上,五指間,善心里;這茶在天地間,乾坤中,陰陽間、磁場里蒸騰升華,濃濃香茗由此形成,“茶氣”自在其中。在民間,尤其是在少數民族地區,制好茶有一個奇特的現象,凡是由未出閣的少女或者上了年紀的阿婆一手采摘一手制作的茶,往往品質上佳。“姑娘茶”、“婆婆茶”即是。山村少女,心靈潔凈、心底善良、心靈手巧,心無旁騖;鄉村阿婆,飽經風霜、歷盡艱辛、清心寡欲、心手專一。在道家,女為陰。而在遠離繁華塵土之鄉,少女阿婆陰而無瑕,陰柔寡欲,心無雜念。她們采茶制茶,與大自然之陽剛氣息交融,聚陰陽五行一體,故能做出佳茗好茶。
? 三是通過茶的沏泡人及操作流程中產生。中國茶,種類很多,沏泡方法亦多。根據采摘的季節不同可分為春茶、夏茶、秋茶甚至冬茶;根據種植的地理位置的不同可分為高山茶和平地茶;根據茶的色澤可分為綠茶、紅茶、青茶(烏龍茶)、白茶、黃茶、黑茶;根據加工工藝可分為非發酵茶、微發酵茶、半發酵茶和全發酵茶;根據茶葉的保存方式可分為鮮茶、生茶、熟茶和陳茶;根據茶的形狀可分為末茶、散茶、餅茶、團茶、塊茶、磚茶、珠茶、球茶等。不同類別的茶,工藝不同、口感不同、功效不同。但無論何種茶,都需要沏泡。因而茶離不開水、離不開沏泡人、離不開沏泡的技藝方法。這水、人、技藝與茶形成了互動,互動中產生陰陽五行的關系,互動中也是天支地干的八卦運行。由此形成“茶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