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所三線城市的私立中學,學生都是寄宿生,班主任工作極為繁瑣,從早上6:10分起床,一直忙到晚上11:00,中間有七八次不同類型的到位管理,比如到教室看學生早讀,到宿舍管好午休紀律等。在漫長的每一個學期里,既要抓成績,又要抓紀律。班主任們長期腦力勞動+體力勞動,終于不堪其煩,大部分人抗議不做了。
于是乎,學校想出了一個解決的辦法,班主任補助翻倍,在原有基礎上乘以2,由原來的每月500元變成了1000元。這個數目的變化,看似春風化雨般解決了問題,班主任們非但不抗議了,還有新兵主動請纓。
新的津貼方案在新學期開始實施了,但是有幾個附加條件,其中一個是班主任必須每日釘釘簽到, 當然寒暑假和節假日除外,不按時釘釘的,扣補助。這個每天七八次不同時段不同地點的釘釘簽到似乎徹底“買斷”了一位班主任的自由,一到簽到的時間點,得停下手頭的一切工作,前往該地點簽到。原先的到位管理依靠的是自身的自覺性,允許偶爾有事外出或者適度放松,到位與否和補助不掛鉤,只和分管領導的喜怒哀樂有關。
釘了不到一個月,班主任們的工作激情沒了,活表面上沒少干,但是更多的人表示不想再做班主任。在當地不算少的每月1000元的津貼,不稀罕。為什么呢?
道理很簡單,正面激勵無效。這里關乎到一個激勵的原則,就是激勵首先要過閾值,否則便不會有什么效果,而過了閾值之后,投入的精力和激勵的程度呈相關,因此,激勵總數若在某處達不到閾值,那么效果其實是沒有或微乎其微的。
釘釘簽到帶來的不自由的情緒體驗,大于激勵的總數,自然無法產生正面效應。正面激勵也得跟正面情緒的價值相衡量才可以。
這所學校可以保持班主任原有津貼乘以2,不要求釘釘簽到,或者要求釘釘簽到,把補助上漲過了閾值,都可以產生激勵的正面效應,自由也是有價的。
因此,我們在做正面激勵的時候,還需要一些科學精神和智慧,才能讓我們的激勵行之有效。
激勵的方式不一定是金錢,可以是任何你想要激勵的人所渴望的東西,例如職位,進修學習,愉快的體驗等等。
比如微信運動,就利用情緒體驗有效地激勵了我們每日步行的熱情。日行萬步,會上朋友圈排行榜,會收到朋友們的點贊,愉快的心理體驗加上親友們互相支持和鼓勵的暖心,如果你日行萬步,很有可能會上癮哦。
你呢?想好如何應用正面激勵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