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什么時候我們開始覺得12點睡覺也是很早了?
又是從什么時候,連上小學的孩子都要在周末的晚上和父母娛樂到深夜十二點以后才肯休息?
在那些無數晚睡的夜晚,我們都選擇做些什么?
拿我自己來舉例子,一段時間里,總會有那么幾天會睡的比較晚,躺在床上,其實什么也不想干,可是就是不想要就這樣去睡,然后,拿起手機,開始各種app的切換,最后時間總能到很晚。
我也曾試著分析為什么會這樣,我的心里只有兩個字:焦慮。
打開百度,輸入“焦慮”,會有很長的解釋,這里我只選取一句?!敖箲]是人類在與環境作斗爭及生存適應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基本人類情緒”,作為我們的基本情緒,在一天的生活中,其實我們有很多的時間會體驗到這樣的情緒。而如今我們所處的環境帶給我們更多的存在焦慮。有看不完的書,有刷不完的朋友圈、微博,有挑選不完的衣服飾品.......
我們的內心總是很焦慮,一天工作忙完,回頭一想,我怎么連一點自己的時間也沒有呢?不行,我得做點什么,然后時間就過了十二點,然后第二天早晨起來,感覺很疲勞,一天工作起來更累,情緒更煩躁,到晚上休息下來,又想要去放松自己,時間又到了很晚,就這樣,深夜不眠似乎成了我們的一種選擇。
轉而,我們想了各種辦法去早睡,卻還是一天比一天晚......
與其去想早睡的辦法,不如去面對自己的焦慮。當我們在不停的翻看著各種網頁,看著時間越來越晚時,閉上眼睛去感受內心,你會看到焦慮的是什么、痛苦的是什么,然后便可以平靜下來,選擇安心睡覺,第二天早起來做那些未完成的事情。
作為宇宙間獨一無二的個體,獨有的復雜性和整體性,情感上我們總要經歷著既理性,又感性;既脆弱,又強壯;既迷茫,又堅強;既想睡,又不想睡,但我們總會發現我們有著獨特的智慧來應對屬于我們的生活。
選擇,是我們為自己做的決定,每一個選擇創造著屬于我們自己的人生,是我們對自由的另一種詮釋。
深夜不眠,或是夜深而睡,都是一種選擇,一種自由,你接納的便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