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時間:2016.11.1-2016.11.1
閱讀的目標:提高覺察力
閱讀的方法:略讀為主
? ? ? ? ?在冥想成長群里看到顯梅分享了通過覺察力更清楚的看到自己,好生羨慕,我開始反思自己,每天活在“雞湯”中有時會蒙蔽自己的內心,也需要靜下心來觀察自己,找到最真實的自己。
? ? ?從小到大我都活得“沒心沒肺”,小時候和別人吵架,前一秒還在生氣中,后一秒就和啥事也沒發生似的和同學玩鬧起來,全然沒發覺其實對方還在生我氣。長大后也是,每當發生不開心的事,我都會自我排解,告訴自己痛苦是短暫的,然后又開始沒心沒肺的生活…
? ?記得高考那年,由于轉學問題導致進入新班無法跟上高考進度,那段時間大家的狀態都特別緊繃,而我由于完全跟不上老師的進度,最后選擇自學,每天早早進入班級,坐在最后一排開始我的復習計劃,面對老師講解的題目我大多都聽不懂,在苦惱與猶豫后,我恒下心來專心按自己的計劃復習。每次周考對我們來說是頭等大事,考的好的人高興,但畢竟是少數,苦惱的人占大多數,心態很不平衡。而我每次考在名次最后是必然的,然而我沒有選擇和他人比,而是和自己比,只要有進步我會很開心。正因為我的這種“執著勁”,雖然我的成績不好,但同學中很多人感嘆于我的執著。直至今日我還是這么“執著”的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一直以來我的同學和朋友們都認為我是個特別堅強、樂觀的人,其實我的內心一直不敢面對…
就像電影《我愿意》女主一樣,我只是習慣堅強罷了…
? ? 性格的形成并不都是偶然的,如果沒有接觸心理學,可能我不會了解到這份“執著”的來源。小時候家里兄弟姐妹多,我被認為是“多余”的 那個人,大姐能顧家、二姐學習好、弟是個寶,而我高不成低不就,可有可無的角色讓我慢慢的學會了關閉自己的耳朵、隱藏自己的內心…
? ? ? ? ?我開始變得堅強、變得不喜歡與別人傾訴,更討厭察覺到自己內心的不開心,在現實生活中,我也開始盡量去模糊的對待事情,因為小時候歷歷在目的情景讓我記憶猶新,我不喜歡這樣的感受。慢慢的,我開始放棄了對周圍的覺察,認為記憶力好是一種錯誤,因為會記住很多不開心的事;我開始對周圍的事情變得無所謂,最終逃避自己。
? ? 最近看了很多書,感受到自己的經歷很多時候受限于覺察力,很多好的機會插肩而過才發現已經錯過了。認清自己,是發掘覺察力的一個很重要的方式,人只有敢于面對自己,才能接受不完美的自己,也能得以療愈。
? ? ? ? 經過近一年的心理調試,我開始從后知后覺慢慢過渡,尤其是對待問題上,我轉變思考方式,不再徘徊與糾結,而是快速察覺,并努力尋找問題的突破口,找方法來解決,而非之前的“沒心沒肺”的逃避、不理睬。
對于情緒問題,我不再盲目的樂觀,不再“沒心沒肺”,而是選擇感受并接受它,通過冥想保持臨在狀態,活在當下。
我開始領會到覺察力的重要性,并用來指導我的工作與生活,覺察力可以通過過后天的努力得以增強,不斷積累,從“后知后覺”轉化為“先知先覺”。
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是一種勇氣。
目前的我,要努力做到:不單單是表面的堅強,而是內心坦蕩蕩,發自內心的面朝陽光!
言歸正傳到這本書,作者用舉例的方式貫穿了整本書,理論很少,自己的觀點闡述得也不多,就當故事看了。
書摘:
覺察力是后天知識積累的總和 ,是敏銳思維培養的結果 。是 “運籌帷幄 ,決勝于千里之外 ”的浩然大氣 ,更是有效解決一切事情的重要前提 。覺察力要求人們具有高度的概括能力 ,從宏觀上把握整體 ,從整體中抽取重點 ,以重點為契機 ,從而找到最有效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
? ? ? ?所有計劃 、目標和成就 ,都是覺察世事并積極思考的產物 。你的思考能力 ,是惟一能完全控制的東西 。你可以以智慧或是以愚蠢的方式運用思考 ,但無論如何運用它 ,它都會顯現出一定的力量 。不懂得正確的思考 ,是不會克服困難的 ,如果你不學習正確地思考 ,是絕對沒有辦法防止受挫的 。
覺察就是形象給人瞻仰 、觀察 ,觀察 (看準 )你應如何立自己的模范形象帶領大家前進 。你要觀察事業 ,又要覺察部下 ,部下同時也在覺察你的行動 。事業與其他方面一樣 ,重在覺察的準與不準 。勝敗在于觀察 。
? ? 不管是在職場 ,還是在生活中 ,都要學會覺察人事掩其鋒芒 ,低調做人 ,學會深沉 ,學會深藏不露 ,這樣 ,人生的道路才會少一些嫉妒的目光 ,少一些故意的陷害 ,才會多一些順利 ,多一些和諧 。
覺察者要做有心人 ,要有意識地觀看某種事物 ,要帶著問題去觀察 。這樣的覺察 ,收獲大 ,印象深 。俗話說 ,事事留心皆學問 。我們要留心身邊的現象 ,特別是要用心去想 ,覺察的目的性越明確 ,收獲也往往越大 。要邊看邊想 。在看的過程中不斷地行分析 、綜合 、比較 、判斷 ,只有這樣 ,才能把握覺察對象的特點 ,并不斷發展與提高自己的覺察能力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