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苦短,生命有涯,本當及時行樂;但世人多緣淺情深,無法洞明世事,練達人情,以致愁多樂少,念頭不得通達。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凡事因果相連,禍福相依,又被各類情感牽掛、羈絆。但這些情感我們卻又不能割舍、不忍廢棄,只因為,沒有了這些感情,你也就不再是你了。即使不快樂,即使悲愁滿腹,卻不得不載重而行。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即使苦惱一生,想必很多人也都有心理準備。但感情的親疏會蒙蔽你的雙眼,擾亂你的視聽,混淆你判斷是非曲直的標準。
到頭來也只能自食苦果、悲嘆一聲:時也命也。
如此,自然滿懷憂愁,不得快樂。細究之后,你會發現,根源有三。
一、過去之人不可追
曾經在不是播種的季節撒下幾粒紅豆,在深秋的邊緣長出幾只青果,好澀好澀。
人生是很奇妙的,有些人相逢卻不相識;有些人相識卻不相逢。有些人錯過了只怕就是一輩子,并不是沒有重頭再來的勇氣,而是時間的河向前流,根本就不允許你回頭。
回憶往昔也好,追思先賢也罷,往事不管是快樂的還是悲傷的,追憶起來,總難免讓人在溫馨中有一種莫名的傷感。
過不下過去,放不下牽掛與羈絆,在昨日的碎影中不斷掙扎,越陷越深,不可自拔。
不跳出樊籠、不拋下昨日的虛妄,不能動心忍性,怎么會快樂?怎能不憂愁?
二、現在之心不可安
請君細點眼前人,一年一度埋荒草。
眼前所見,心中所思。太多的情愫、太多的問題困擾著你我,不得解脫。
我是誰?我在哪?我在干什么?
我愛不愛你?你愛不愛我?
陪伴能否長久?付出必有回報?堅持就有結果?
人生的岔路口是向左還是向右?是選擇還是放棄?
大道五十,天衍四九,那遁去的一,又在哪里呢?
世人深陷囹圄,不得解脫,是個人機遇性的偶然,還是人性劣根性的必然?
“人生的意義是什么?我生從何來,死往何處?我的出現對世界意味著什么?是世界選擇了我,還是我選擇了世界?宇宙是否有盡頭?時間是否有長短?過去的時間在哪里消失?未來的時間又在何處停止?”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a question.(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問題。)
不敢直面慘淡的人生,不敢正視殘酷的現實;不跳出迷茫,不守正本心,怎么會快樂?怎能不憂愁?
三、將來之事不可知
世事無常,天機茫茫,誰也不知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誰也不確定下一步會踏在何方?
金圣嘆老先生點評“林沖被逼上梁山”時說:俗話說與物無害,與人無爭,而不知禍福已在三尺之內矣。炎涼之氣,迎面撲鼻而來。八十萬禁軍總教頭尚且如此,何況我等凡人?
明天的你我如何相處?未來的黑暗于何處泯滅?
星球大戰,地球流浪,總有一種妄想不再是妄想。
基因異化,人工智能,人類文明的變革早晚到來。
最害怕的是什么?夢斷成空。夢醒之后呢?
最開心的是什么?計日成功。但成功之后呢?未來的未來呢?
糾結于不可知的未來,困惑于未定的明天。按照墨菲定律:如果你擔心某種情況發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發生,怎能不憂愁,又怎會快樂?
結語:
“所謂悲愁,無非是過去之人不可追,現在之心不可安,將來只是之事不可知,這是萬古之愁,不會變的”。
我們生而為人,被情感牽掛、羈絆,無法跳出樊籠,不得自然。自是充滿憂愁,不得快樂。
去者已去,來者已來;往事不可諫,來者猶可追。不沉迷于過去,不著相于未來,少一些毫無意義的追問;仰不愧天,俯不愧地,活在當下,或可眼開心明,明辨是非。
小隱于野,大隱于市。修行既是修心,不舍棄紅塵,不割舍過往,做到“不滯于物,不殆于心,思而惘顧,行而桀黠”,念頭自可通達。心中所思所感所想,不沉迷于喜怒哀樂,不著相于長短方圓,活在當下,方得自由。
我這一生,別無所求,唯愿身心得自由。
與諸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