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媒體的瞎幾把解讀
前幾天一篇《小程序上線7天,羅胖帶著1000萬用戶跑了……》到處都能看見,而里面就羅振宇的一個微信聊天截圖而已。搞得好像仿佛微信掉了1000萬日活似的。好像得到的那些用戶就不用微信似的。都TM瞎幾把跟著起哄。當下這個時間點怎么看著黑小程序變成了一個政治正確的事情。跟兩三個月前萬眾矚目,全民吹捧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所以,需要帶著獨立思考去看待小程序這個事情。對理解小程序、理解這個世界的基本前提。
其實吧,不必把小程序這么妖魔化。在我看來這是微信進化自然的結果。不負責任的猜想,類似的進化應該也在 Facebook、Line 里面發生著。(PS:支付寶那個小程序技術上算同類型,但是我覺得產品上不是一個東西。因為支付寶本來就不應該是微信 Copy 啊)
微信 OS ?
要弄清小程序,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微信。小程序為什么誕生在現在這個時間點?是因為微信自身發展進化到了一個操作系統!
傳統操作系統是什么,是管理計算機硬件與軟件資源的計算機程序,它提供了進程管理、內存管理以及磁盤與文件系統等等基礎功能,而在這個基礎功能上,我們才能提供使用這些資源開發出來的更多的軟件比如:Office、Photoshop、游戲等等。為人類帶來價值的事情。
如果微信已經是一個操作系統。這個觀點并不是我第一個提出,很早之前就有人在說這個話了。微信是一個操作系統這個怎么來理解呢?
在我個人來看在小程序之前,微信都是在進化成接管所有用戶的使用入口。把基于硬件之上的真正的操作系統,又再一次的抽象和封裝了起來。這樣的進化結果有:
- 所有用戶都可以用微信作為主要移動互聯網的使用基礎平臺。
- 超越了不同硬件和不同平臺。iOS 用戶和 Android 用戶的大統一。
微信操作系統的基本元素是基于社交和IM的明白,所以如果以傳統操作系統的思維去思考肯定行不通。
微信小程序的正確姿勢
首先,明確一下概念:
- 不要以做 App 的思路做小程序!
- 不要照搬 App 的樣子做小程序!
- 不要覺得 App 是什么小程序就要做到什么!
最簡單的道理就是 App 是簡歷在手機操作系統上的產物,你用手機操作系統為基礎的產品思路去弄了微信操作系統上的小程序產品。怎么可能做的好么。
微信操作系統的特點:
- 做到了中國境內迄今為止最大的用戶覆蓋
- 幾乎做到用戶唯一識別
- 有最好的移動互聯網溝通體驗
然后,我認為小程序適合做什么:
- 通過二維碼連接人與萬物,本質是連接物后面的服務。
- 做微信操作系統的功能增強,簡單說來就是 IM 插件。
舉兩個例子:
- 共享單車特別適合這個人與物連接的場景,最大的價值是用戶使用了單車服務。線上產品不論是 App 還是小程序都只是為了連接人和單車的關系然后提供服務。所以,我堅信除非這些共享自行車企業倒閉。只要做了小程序的,我相信在不遠的將來小程序里面的使用量一定會超過自己的 App。
- 知道 Slack 不。 如果你的產品能增強現有微信的聊天功能,一定是微信操作系統下需要的東西。針對細分聊天情景下的聊天增強輔助一定是有價值的。如果還是無法想象,那去搜索一個叫“動動文字”的小程序試試看。
所以只有對自己提供的服務和微信生態有深入的了解。才能思考產品價值和微信生態之間共處的關系。設計基于小程序的產品,業務流程都會為了適應微信生態發生改變。信任微信操作系統這一基本建設,才是做一個合格微信小程序的前提。你把 App 整個思路搬進來,我個人是呵呵呵的態度。
對微信的期望
雖然現在小程序開放的功能有限。但是微信如果真的是以一個操作系統方向去進化的話,功能增強指日可待。我能想象一堆協同服務的都只用專注于服務。而不用在糾結 IM 上的基本功能。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 iOS 也不是第一天就有這么多功能的。在2017年1月這個時間點里面。我依然對微信未來的進化會變的更好。
最后的碎碎念
對了,我也覺得微信封閉不好。但是從宏觀來說微信封閉是歷史選擇進化的部分,不想細說。只是作為被國內同行襯托的一股清流。給微信多一點期待還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希望微信真的能做到微信操作系統的那一天,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