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目標一直不清晰,也一直在將就,看到師父的目標打卡群就參與進來。進群第一件事,才意識到目標寫的有問題。一直沒有弄懂什么是內修心,什么是外修金。師父為此講了一課,又洋洋灑灑的寫了很多要做的事,結果被師父點撥說那只是我喜歡做的事,跟賺錢沒有關系。這也就是為什么看似很努力,做了很多,卻成長很少的原因。
我心里就開始想呀想,跟賺錢有關系的。
剛好那天是我生日,在捋自己所學知識過程中剛好有位朋友來咨詢孩子的問題,當我說出自己的價格時候,很爽快的成交了,這給我很大的信心,我也很感恩的對待這份信任。
捋了兩個多小時,寫了一份自己比較滿意的,在寫的時候還把自己會但還不擅長的舍了好幾個,選了三個聯系比較深,而且驗證過得。根據價值寫了價格,之后發給師父,問這樣是否可以?
師父說梳理的很不錯,但朋友圈不是這么發的哦,要鋪墊、預熱,一點點來。
以為師父說的梳理不錯就是認可,但又說不是這樣發的,要一點一點來,我也打算一點一點來,那個是目標,是捋了倆個多小時的目標。是這月要完成的目標。也認為目標就是要越清晰越準確才行,目標是預期的結果,然后我就沒明白似的,直接問了句——那怎么發?
師父變的很嚴肅。說這步很重要,要問就認真的問,不能隨便的問。
那怎么發。
你這么說讓我覺得你很著急,但又不是特別有意愿去投入時間好好面對這個問題
你如果簡單問一句那怎么發。,我沒太大興趣教你[吐]
師父還用了一個吐的表情,這個表情我一般不用的,我覺得這個表情是嫌棄到極致了。到這個時候我才覺得我那樣的發問方式是多么有問題。開始反思自己的這種模式。
首先,我這樣的發問師父接收到的
1,隨意
2,著急
3,態度惡劣——在敷衍過程,又急于結果。
之前沒有覺得自己這樣問有什么不好,就覺得這樣比較直接,不懂就問,問著問著就明白了,之前臍針老師說過我,別什么都問,先動下腦子,思考不出來了再問,我不以為然,覺得直接問出來多快呀,這樣綜合信息收集的才全面,學的更多。知識面更廣,而且自己收集的過程中態度蠻好的,被指出來后,只要是認識到自己不是的也會立馬改,不覺得這樣有什么問題。
當時被臍針老師說我學東西不認真的時候我還委屈,今天才明白學過了≠學會了。也明白不是過自己思考得到的東西早晚會還回去,學的快,忘的也快,問來的都不是自己的東西。看似快,反而慢。就跟吃東西一樣,吃的快,反而造成消化不好。看似吃了很多樣子,最后還是要吐出來胃才舒服。
師父說這樣不行,那我就不思考一下就全盤接受,然后就問怎么才行,其實是覺得不花時間走沒有必要的彎路。然后感覺自己的思維模式就是一個木偶,這也就是為什么沒有方向,因為沒有自己的想法。那種習慣性索取答案的模式,其實就是依賴。當過度去依賴別人的時候,就把自己的信任交出去了,這樣自己就會越來越不自信,越來越沒有價值感。
這種習慣性索取答案的過程就造成習慣性只要結果的過程。忽略思考的過程,反正有人給我一個答案就行,慢慢這個習慣就波及其他事,不關心過程會發生什么,給我結果就行。這樣答案可以有人告訴你,代價是慢慢失去自己的觀點。那么事情的結果有誰可以直接給你?那種可以給你結果,滿足自己欲望的人,如果是父母就是啃老,如果是愛人,就是依附。。。這樣的代價就是受對方控制,因為自己的需求是別人滿足的。慢慢的就沒有自己的價值感。
在自己這種模式下,對方的感覺就是師父那樣的,而中間跳過的這個過,就是——修。
是一步一步如何做,一步一步如何突破的過程,也是怎么一步一步為自己負責的過程,更是怎么建立自信,找回價值感的過程!
這就跟出去旅游,不是目的地才是風景,沿途一路都是風景,當沿途都是風景時候這趟旅行才那么充實,喜悅,輕松。。。
明白后才知道自己那樣寫,有些理想化了
以為自己知道了,別人也知道
沒有讓別人先看見
下面是師父的原話
首先,選一個定位,你不要所有會的技能一起來
比如就是天賦,或者就是中醫,定位要細致,一段時間之內先打響一個定位
然后,你朋友圈發一些你在這方面的付出,學費花費、成功經驗、你的成長過程
讓別人看到朋友圈覺得你靠譜:有專業性、有學費投入、有時間投入、有做過案例
同時,發一些朋友圈給人感覺到你很真誠,你是真心為別人好,比如你送我艾灸,就是非常好的朋友圈素材
當你發完以上內容,你朋友圈的人就會知道,你在這個定位上面是有付出有積累有成功經驗的,他們會想你和他們的關系是什么,他們會想如果自己有相關困惑,找你是對的
然后你開始發免費招募,招募3個幸運兒,微信給予你那個定位的咨詢,找到3個幸運兒
把你幫他們之后他們對你的感謝、肯定的截圖發到朋友圈,讓別人知道小白鼠體驗是很好的,想想找你咨詢
然后你可以先推低價,9.9名額開始,然后19.9,逐漸獲得更多付款截圖和對方的認可截圖
然后就可以逐漸漲價了
當你有至少20個成功案例截圖的時候,收費就變得理所當然
所以這是個過程,一個逐漸積累朋友圈對你認知的過程
你自身想變現,基于的是你的價值
你的價值基于什么?基于你的付出、你的投入、你能怎樣幫助別人
戰場的建立特別牛逼,牛逼的事值得扎實做,慢慢做
一個原則就是重要的事情值得慢慢來
難的事,突破了,才會出現大成長
簡單的事,反復做,就會有變化
師父把臺階一節一節的給我畫出來,剩下的搬磚自己去壘了。本來認為結果是一個平面上的事,這樣把臺階畫出來才意識到是個立體的,任何結果都是有個高度的。這個高度就是價值,因為無論高低都是別人一磚頭一磚頭來把臺階壘好,拿到的。為什么有底氣?因為過程是自己壘的,有沒有真材實料,自己很清楚。為什么別人覺得靠譜踏實,因為看著你先走過了。
在師父教導中我有個卡點,就是感覺自己的付出在朋友圈寫出來,感覺跟自己動機不純似的,做一點什么都大肆宣傳,發圈就有心里障礙。別人對我的好,我寫出來那是發自內心的感恩,心里沒有障礙。
師父說
關于這個問題,你客觀想就好了,朋友圈就是記錄一下,發生過你就記錄一下
這點明白,朋友圈不是寫給別人的,是寫給自己的,客觀記錄自己日常點滴,順便讓別人看見真實的你從而了解你。不是為了看見而看見,為了看見就會去人設,那樣早晚會崩塌。
怎么畫臺階是一門藝術,能畫出臺階就看懂其中的模式了。而搬磚是自己堅定的過程。只有搬磚的心,不知道怎么壘,也不行。
重要的事情值得慢慢來,而且意識到專注一段時間只做一件事,并不是極端到其他事就永遠失去不能碰了。而且專注在一件事上才有屬于自己的風景。就跟出去旅行一樣,只專注旅行,沿途都是風景,而不是在旅行中去想別的事,要么就是睡大覺,或者只玩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