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被“叫醒你的不是鬧鐘,而是夢想”這句話鼓舞,打雞血一樣的認為自己的平庸是忘卻夢想、沒有熱情。
想想人家首富都4:00起床,我怎能再睡那么多,要早起!讓夢想叫起?想想都覺得幸福。
我亢奮地寫下夢想把它貼在墻上,然后……洗洗睡了。
早睡早起嘛!
躺在床上,我還在暢想自己成功實現夢想后的種種心想事成,甚至激動的失眠。
事實是第二天4:00鬧鈴準時響起,我掙扎著摸到手機,關上響鈴繼續睡了。
之后我就在不斷下決心早起又失敗又下決心中掙扎。
夢想?還在墻上貼著呢。
有時成功早起又無所事事,刷刷朋友圈,看兩章小說,時間“嗖”的就過去了。背單詞、去跑步、讀會書都不錯啊,我知道很好就是不想起床。
有幾次起的太早,我刷完朋友圈又睡著了。
愧疚、自責然后繼續打雞血是我的日常心理狀態。
紀元老師在業問的微課《無痛苦早起法》讓我重新認識了早起。
1 定計劃要以目標為導向,行動做事就要落實過程的每個步驟。行動出問題就檢查自己的執行步驟,找出問題,改進。
早起這事包括定鬧鐘、醒過來、下床、穿衣服這幾個步驟,我現在就卡在下床這步。天太冷,下床太痛苦,躺被窩里刷朋友圈更舒服啊。
紀老師給的建議很簡單:定兩個鬧鐘,一個放床頭,負責叫醒自己;一個放遠點,和前一個鬧鐘隔五分鐘,逼著自己下床。早起是自己的事,影響他人休息就不好了。
僅僅是加個鬧鐘,我近一個月早起的成功天數就超過了前兩個月的折騰。
2 早起只是一件小事,別總談夢想。
夢想太遠,讓我缺乏早起的能量。想想早起讀英語、背單詞,就感覺沒動力。這些事情都很有用,但是我并不喜歡。
現在促使我早起的是看書。
最近迷上民國時期的才女軼事,看了她們的故事還想讀她們的作品。圍繞那些名媛麗人的才子很多都成長為自己領域的專家學者,他們的作品也好想讀,我幾乎是迫不及待地等著起床。
有朋友知道我在看這些書覺得沒用,瞎折騰。管他呢,反正我只想早睡早起而已。能讓我離開被窩就行!
先找件自己喜歡的事在早起的那段時間做吧,即使只是追劇。
早起是一個習慣,早起后學習是另一個習慣,等我養成早起的習慣再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