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非,四川考霸,80后,4次參加高考4次被錄取,兩次清華,一次北大,一次復旦,真可謂"名校收割機"。
如果以高考考分作為衡量一個人是否優秀的標準,那么他絕對可以說是恐怖級別的存在。然而實際上,如果您知道他的經歷,你一定不愿意像他這樣。
張非在14歲初中畢業的時候,就讀當時的四川省郵電學校,成了一名中專生,只讀了兩年時間,就退學了。
2002年,張非在四川省岳池中學參加了高考,高考成績出來后他的志愿是北京大學,但是不幸的是,他被北京大學拒絕了,但是復旦大學卻向他伸出了橄欖枝。但是張非拒絕了復旦大學,選擇復讀一年。
2003年,他又考取了北京大學,以606分被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錄取。但是進入北大后,他開始迷失了自我,他沉迷于網絡游戲不能自拔。
第一學期結束后,他掛了7門學科,但是北京大學的校規是掛5門學科就勸退,所以他被勸退了。
回到老家以后,張非去了南充十一中復讀一年。2005年,他以703分被清華大學數理基礎科學專業錄取,那一年,他是南充市理科狀元。
按理說,這次進入清華大學他會用功讀書的。但是讓人們沒想到的是,他進入清華大學以后再一次的沉迷于網絡游戲,一年之后他又被清華大學勸退。
2007年,張非改名張空谷,在南充十中經過三個月的復讀,再次考入清華大學(677分,環境工程專業,南充市理科第二名)。
第二次被清華大學錄取后,張非分別接受了《魯豫有約》和《實話實說》的采訪
至于張非后來怎樣了,本文結尾有敘述。我們先來看看張非的經驗和教訓,畢竟這和高中生密切相關。
目前絕大多數網絡成癮者面對的問題,并不是游戲和網絡的魅力太大,而是他們逃避自我內心的沖突和矛盾的力量太強。這種想要玩游戲的‘癮’和其它各種癮,比如說賭癮,手機控,手淫上癮,都有同樣一個起因。
回想沒有網絡的時代,大多數人沒有便捷的延遲問題的手段,遇到一個問題,就得立即著手解決,哪怕再困難再麻煩。而現在,逃避問題的捷徑觸手可得,它就在我們的手中,口袋里,桌面上,只要輕輕一按,就能將現實的問題隔絕在外,誰又會放棄這樣的捷徑呢?你可能都沒有說服自己的時間,在理性還在熱身時,感性已經幫你打開電腦或,徜徉在虛擬世界里好久了。
一個在生活中有清晰目標和執行計劃的人,他能夠從自己的計劃和行動中獲得成就感,因此很難對任何大型網絡游戲上癮,而一個因為明天就要交論文今天還沒動筆的,被強烈焦慮所困擾的人,倒是往往會盯著連連看玩一下午。我們逃避現實的力量越強大,成癮程度就越高。學習哥認為,大多數人應該都有同樣的體驗:明明已經沒什么好看的了,卻還是無法關掉去做事,只是一遍遍徒勞地從微博跳到豆瓣,豆瓣跳到知乎,知乎跳到朋友圈,朋友圈跳到QQ,QQ又刷到快手、抖音,等待著有什么好玩的東西刷新出現...
既然游戲成癮者的癥狀表達是內心對于現實問題的沖突矛盾的一種逃避,那么只需要在假設中解開其現實問題的沖突和矛盾即可。
閉上眼,幻想你買彩票中了60億美元。是的,60億。然后你想做什么?
如果你的答案是,買房,泡妞,周游世界,享樂etc,那么恭喜你,你是一個愛逃避的人,學習哥告訴你,你之所以沉迷于網絡和游戲,只不過是本性的你像個小孩子一樣,一邊消極的殺時間一邊等待別人開金手指來幫你解決你的問題。如果沒有,那么你會逃避到死。
加拿大的一名心理學教授曾設計過一個實驗叫“老鼠樂園”,實驗內容很簡單,就是一個籠子,里面就一只孤獨的老鼠,兩瓶水,一瓶是純凈水,另一瓶水含有海洛因。在實驗過程中,他發現老鼠會反反復復地喝含有海洛因的水,直到它high死為止。
看到這種現象,他決定重新建造了一個符合野外老鼠生活環境的實驗區,里面有各種彩色球,很多隧道供老鼠嬉戲,總面積 8.8平方米。在食物充足的環境中,養殖了16到20只的老鼠。它們能自由活動,有正常的社交生活,可以玩耍。當然里面還是有兩種水,一種是純凈水,另一種含有海洛因。令人驚奇的是,在這個老鼠樂園里面,很少有老鼠會去喝含有海洛因的水,當然也沒有任何老鼠最后high死。
這個實驗告訴我們什么呢?你如果想要克服一些癮,你必須持續在一個讓你感到幸福的環境當中。
在現實生活當中,如果你沒有朋友,也沒有工作,身體不好,整天就是待在家里。在這種情況下,學習哥覺得,你想要克服你的游戲癮,就像那只孤獨的老鼠一樣,完全是不可能的。
在玩游戲的時候 ,他們在游戲里面自己是主角,可以隨心所欲地在虛擬空間里構造的自己想要世界。同時通過“打怪”能讓他們發泄不滿等情緒,而且通過“升級”可以讓他們有成就感。 學習哥認為,往往在現實里越不如意的人越會沉迷于游戲。 當然,也存在真正的游戲愛好者,因為喜歡游戲的設計因此在上面花費了大量時間的情況,這另當別論。
當一個人不太滿意周圍的社會環境、在學校里承受更多壓力、或是遭受到家庭問題時,那么他/她很可能更多地利用玩電子游戲來逃避真實生活的不適。而且對于反饋鏈短的刺激事件,人都會沉迷。你需要做的,其實就像老鼠有老鼠樂園一樣,你也要盡快找到屬于自己的樂園。
張非進入清華大學后,終于改過自新,努力學習,最后順利從清華大學畢業。
2012年,他考中山大學哲學專業研究生失敗。
本科畢業后,他選擇回到了四川老家發展。后來他們一家全部搬到成都居住,但是他依然沒有找到工作。
他依然有網癮,家人沒少說他,他自己也感覺到壓力很大,于是他決定戒除網癮。在這個過程中,后來在華中師范大學陶宏開教授的幫助下,張非成功戒除網癮。
2015年,張非考入一家事業單位,現在工作已穩定了。現在的他,離開了以前的圈子,和普通人一樣地工作和生活。
他的經歷讓人感慨!
從2002年開始高考到2011年本科畢業,一直到2015年步入“正軌”,又花了4年!學習哥覺得,別人正常用4年走完的人生里程,張非卻用了10年。
他的經驗我們可以學習,他的教訓我們也要引以為戒。所以同學們,筆者再次強調,不要沉迷于手機和游戲,你的青春和汗水,理應用來捍衛尊嚴和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