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茫成了最近的熱詞,面對未知的未來,迷茫似乎變成每個人都繞不過去的那道坎兒。
A君是晚我幾屆的校友,她在一家傳統制造企業中工作,那是家人安排的一份安穩,她并不喜歡那日復一日的重復,可又不知離開后自己能做什么?于是陷入在苦悶和迷茫之中,年輕的臉上寫著不相稱的焦慮。
B君是某互聯網公司的IT工程師,有著一張嚴肅的臉,常年眉頭緊鎖,年近不惑,卻充滿困惑,工作的倦怠令人窒息,但作為家中主要經濟來源,上有老下有小,工作如此難熬,他卻不敢輕言放棄。
C君是個智慧與美貌并存的職場白骨精,從實習到如今,10余年為一家企業禪精竭慮,終于躋身中層管理,而這個曾經的朝陽企業卻即將日暮西山,她將何去何從?
這樣的故事不計其數,不分年齡、性別、職業的人每天在我們的身邊演奏著迷茫的奏鳴曲
為什么生活會變成這個樣子?
迷茫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因為年少的短視導致中年始料未及的艱難,有的是因為懶惰,懶得去想,更不要提去做了,有的是因為才華撐不起夢想,又不肯從最基礎的最薄弱的地方刻意練習,還有純粹是因為過于清閑百無聊賴等等,以上情形多多少少都有主觀不努力的因素,但我今天要講的是還有一群埋頭苦干,兢兢業業,忙忙碌碌的人,當他們有天抬起頭的時候,突然發現的無路可走的那種茫然。于是我們帶著渺小的故事,在龐大城市里討生活,安慰自己來日方長,然后妥協在殘酷而難以抗拒的命運之下。
這是多么可怕的人生!
這就是典型的 忙、忘、盲、茫,第一個忙字是忙碌的忙,得二個忘字,是忘記的忘,第三個盲是盲目的盲,而第四個茫,就是茫然的茫,
這四個字,每個字都帶一個“亡”字。如果追根溯源的話,亡,并非死亡的意思,而是“逃”的意思。
當我們沒日沒夜忙于工作,我們的“心”就在逐漸逃離,是為“忙”;
慢慢地,“心”就被忽略,于是我們就忘了內心的需要,是為“忘”;
再之后,由于眼睛也只是緊盯手中的忙碌,不肯抬頭以至于看不到方向、出路,是為“盲”;
最后,便如同陷入一眼望不到邊的大水中,心靈被淹沒,眼睛被高高的雜草遮擋,是為“茫”;
這個拆解很有深意,不得不贊嘆了倉頡?[ cāng jié ]造字的高明之處。
這似乎就是那些努力忙碌者職業生涯的寫照。先是“忙”,之后“忘”,之后“盲”,最后“茫”。
說起來其實不能完全怪我們,因為我們曾經聽到最多的教誨就是要努力,要勤奮,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努力就有回報!于是,我們保持忙碌,我們應接不暇,我們相信努力一定會有結果,但從未停下來思考,那個結果是你想要的么?也許那些有著勤勞美德的古人忘了告訴我們,只有先找到正確的方向,才能到達你想去的地方,得到對你來講最好的結果。
《功夫熊貓三》里面烏龜大師說過一句話:生活都從來沒有什么意外,都埋著長長的伏筆。
我們暗淡的今天你能說與昨日無關?難道不是應了那句“用戰術的勤奮掩蓋戰略的懶惰”?
那么,我們該怎么做呢?
首先,要明白迷茫是常態,每個人都會經歷,不要垂頭喪氣,當你感受迷茫的時候,說明你已經開始思考人生的意義與目標,這已經遠遠超越了“踩到一塊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那種隨波逐流的狀態”。不過,讓人喜憂參半的是,盡管迷茫是思考人生的開始,卻是一個持續的有些痛苦的過程,先要經過很多痛苦的思考,也可能會有階段性的領悟突然出現,讓你豁然開朗,撥開迷霧,但卻不會功德圓滿,因為迷霧走了還會回來。人生就是跌宕起伏的過程。在正視了迷茫之后,我們就要從根源上去解決問題。
在蔡崇達寫的書《厚樸》里面,講述了“我”和厚樸的故事,厚樸從入學開始就標榜著為夢想而活,組樂隊,建詩社,談戀愛,這幾年一直活在對夢想的虛幻想象中,而不是切實的實現里。荒廢的學業,碌碌無為的工作,一切外部的挫折,使他越來越投入對夢想的想象,也因此,越來越失去和實際的現實相處的能力。最終無法接受夢想與現實的落差,抑郁自殺。他始終不會懂得—夢想原來是卑微的執著。正如作者所說:他不知道怎么處理自己身上的各種渴求,找不到和他熱愛的這個世界相處的辦法。每個人身上都有太多相互沖突卻又渾然一體的想法,他只是幼稚,還沒搞清楚自己到底是誰。”
另一個人物"我"為了生活,為了現實,竭盡全力的努力,爭取獎學金,工作機會,最終獲得世人眼中的成功,而自己卻在最好一刻崩潰,“正如他自己所說:大學四年,畢業工作兩年,我一直控制著自己,沒學會抽煙,沒學會喝酒,沒讓自己學會發泄情緒的一切極端方式。要確保對自己一切的控制,要確保對某種想象的未來達成,要確保自己能準確地活在通往目標的那個程序里。然而我要抵達的到底是什么?這樣的抵達到底有什么意義?我自己也完全不清楚。”
兩個截然不同的人生,卻同時指向一個問題,如果沒有目標,你怎樣生活都不一定是對的?因為沒有目標和方向,怎能才能達到你想要的結果?
這才是“迷茫”產生的核心根源之一,因此我們需要給自己設立一份人生的目標。
有一個故事,說的是在西撒哈拉沙漠中有一個小村莊比賽爾,它在沒有被發現之前,還是一塊貧脊之地,那里的人沒有一個走出過大漠。據說不是他們不愿離開那兒,而是他們嘗試過很多次都沒能走出去。當一個現代的西方人到了那兒,聽說了這件事后,他決心做一次試驗。他嘗試走出沙漠,從比賽爾村向北走,結果三天半就走出來了。
經過此事,他終于明白比賽爾人之所以走不出大漠,是因為他們根本就不認識北斗星。因此,他告訴當地的一位青年,要想走出大漠。只要白天休息,夜晚朝著北面那顆星走,就能走出大漠。那個青年照著他的話去做,三天后果然來到了大漠邊緣。
青年人也因此成了比賽爾的開拓者,他的銅像被豎在了小城中央,銅像的底座上刻著一行字:新生活從選定目標開始。
“人生的目標”看起來是多么遠大,又遙不可及,怎么才能找到呢?
有個相對簡單的方式,我們從回答這5個問題開始:
(1)Who are you?你是誰
(2)What you want?你想干什么
(3)What can you do?你能干什么
(4)What can support you?環境支持或允許你干什么
(5)What you can be in the end?最終的目標是什么
回答了這五個問題,找到它們的最高共同點,你就可以找到你的目標,同時也對自己生涯有了個規劃。
當方向與目標越來越清晰,你就可以擺脫迷茫,以終為始,成為你自己,過自己想要的生活!